春夏腹泻病例增多,沙门氏菌、诺如病毒成主要病原体|鲁医健康说

新黄河 2025-04-11 17:34:53

随着春夏季节气温升高,山东感染性腹泻人群逐渐增多。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防制所主任医师丁淑军指出,当前导致腹泻的主要病原体包括沙门氏菌、诺如病毒等,粪-口传播为主要途径,且因生冷饮食增加、病原体繁殖活跃等因素,传播风险显著上升。公众需从饮食安全、手部清洁、环境消毒等多方面做好防护,尤其警惕“病从口入”。

丁淑军介绍,感染性腹泻病原体复杂,细菌性病原体以沙门氏菌、志贺氏菌、致病性大肠杆菌为主,常见于未煮熟的食物或污染水源;病毒性病原体中诺如病毒、轮状病毒传染性强,易在学校、集体单位引发聚集性疫情;寄生虫类如贾第鞭毛虫则多通过污染水源传播。春夏季高温环境不仅延长病原体存活时间,还加速其在食品中繁殖,叠加公众生冷饮食偏好、亲水活动增多等习惯,成为腹泻高发的重要诱因。

针对传播特点,专家提出“三大核心防护策略”:

一、严把“病从口入关”,守护饮食安全

避免生食或半生食海鲜、肉类,食材需彻底煮熟,尤其是鸡蛋、贝类等易携带致病菌的食物;

外出就餐选择卫生合格的餐馆,不食用变质食物;生熟食材分开处理,刀具、砧板专用;

外出游玩饮用瓶装水或煮沸后的水,避免生水、野外水源直接入口。

二、强化手部清洁与环境消毒

饭前便后、处理食物前用流动水+肥皂洗手至少20秒,外出可携带含酒精的免洗手消毒液;

腹泻患者的呕吐物、排泄物需用含氯消毒剂规范处理,污染的物品和环境及时消毒,处理时佩戴手套等防护用具。

三、特殊人群与场所重点防控

儿童、老年人及免疫力低下者避免接触腹泻患者,集体单位(幼儿园、学校、养老院)需加强晨午检,发现聚集性腹泻及时报告并消毒;

出现腹泻、腹痛等症状后及时就医,避免带病上班上学,其间清淡饮食、补充水分,做好个人隔离。

“感染性腹泻可防可控,关键在于切断‘污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的链条。”丁淑军提醒,公众需尤其注意夏季饮食卫生,避免侥幸心理,一旦出现胃肠道不适症状切勿拖延,及时规范诊疗以降低传播风险。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