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健康中国战略的推进实施,推动实现公立医院的高质量发展,日益成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和写好健康民生文章的立足点。
近日,第91届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在上海举行。期间,人民网·人民健康发起了2025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专题调研交流。来自全国各地的医院管理者代表、专家学者结合多个维度,共同探讨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新策略。“2025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征集展示”同期启动。现场,多位业内专家加入“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
AI赋能医疗技术智慧医院提质升级
“近年来,AI技术在疾病诊断、治疗规划和关键医疗任务中展现出巨大潜力。”清华大学医院管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张宗久认为,具有较强学习能力的AI技术可以成为医生诊断决策的辅助工具,有助于提高临床医生诊断效率和准确率,建议医生尽快适应与AI技术携手,提升自身在AI时代整合信息的能力。他同时提醒说:“AI虽会进一步促进医疗保健的创新,但其发展还将伴随着数据偏见、隐私泄露等风险,仍需关注伦理规范、数据安全与传统体系的融合问题,确保AI医疗产品的安全性。”
随着大语言模型等AI驱动的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智慧医院建设迎来重要机遇期。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副院长肖雪以本院为例,分享了通过智能化升级改善患者就医体验的实践经验:“我院以提升就医体验为核心目标,依托AI技术构建全流程智能服务体系,实现预问诊智能化、历史病历自动摘要、检验报告智能解读、用药指导自动化及病历质控数字化,将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贯穿院前、院中、院后全场景,显著提升了患者就医获得感。”她认为,公立医院在推进智能体与医疗业务流程深度融合的同时,需积极探索虚拟问诊、5G远程手术系统、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平台等前沿技术应用,着力构建“预防—诊疗—康复”一体化的智慧医疗生态体系,为患者提供更具个性化、高效率、高品质的医疗健康服务。
抓好学科提升体验更好满足患者需求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助理、临床医学研究院院长汤其群认为,加强学科创新是赋能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但在学科发展规划制定之初,要聚焦人民健康的长期性、全局性的医学问题,瞄准世界科技前沿,推进契合新时代需求的学科建设。同时,要打造特色突出、优势互补的学科群,以‘龙头’学科引领学科群发展、让‘优势’学科形成百花齐放之势”。他建议,要将跨学科、跨领域、跨疾病、跨治疗的临床科学研究和资源高效整合,进而加速临床医学科学研究成果的临床转化,让学科创新发展“落地有声”、更有成效。
“患者体验在医院品质管理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它是衡量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为促进医院管理发展模式变革提供动力。”在国家卫健委医管中心医患体验研究基地学术中心主任唐玮看来,医患视角下的医疗服务管理逻辑从“产品主导逻辑”到“服务主导逻辑”的演变,从“以患者为中心”到“患者引领”的演变。为更好满足患者的体验和需求,医疗服务的理念和形式应更趋于品牌铸造、增进信任、体验管理。同时她建议积极运用现代数据技术,侦测患者体验阈值,管理患者体验预期,更好提高服务的精准性,可及性和便捷性。
多维立足平台发力优化医院发展模式
地市级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首席专家、扬州大学医院管理研究院院长王静成认为,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应立足“四个分析”:“一是全面对照重点专科(学科)建设标准、等级医院评审要求以及医院发展规划等,分析院科两级人员结构,理清医院人力资源现状;二是立足各级医院的功能定位,分析医院收入结构,理清医院运营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采取应对策略;三是利用矩阵分析法,精准识别优势、弱势病种,通过调结构、控成本,引导开展高难度、高风险的技术项目和收治病种,进而持续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四是立足科室实际,开展全方位分析,充分挖掘科室发展潜力。”
“当前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正处于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随着相关政策的纵深推进,作为医疗体系中坚力量的公立医院,迎来了诊疗效能提升、服务模式创新等历史机遇,也面临管理提质增效、学科建设转型等时代要求。公立医院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全行业的共同参与。”国药励展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国药励展以展会为媒,通过展览、会议、资讯等多项服务,汇聚医疗全产业创新力量,多元展现医院发展方案与建设模板,以期为持续助力医疗服务提效升级、探索公立医院创新发展之路提供交流分享的平台。
在互动交流环节,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党委书记胡建达、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杨煜、重庆市人民医院副院长杨缙、铜陵市人民医院党委书记戴晏,围绕“数智赋能医院高质量发展”话题,展开了交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