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杨菲菲)北京大中小学生的美育体验将持续增加。4月11日,记者从北京市教委官网获悉,今年4月至12月,北京将面向各级各类学校开展戏曲进校园系列活动,为全体学生搭建多类别、多层次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美育实践平台,促进区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均衡发展,着重为农村地区学校、学生提供更多艺术实践,欣赏经典剧目的机会。
根据安排,今年的戏曲进校园活动分为“国粹第一课”专场演出、“相遇梅兰芳”讲座展览、戏曲进校园体验活动、戏曲“数字博物馆”巡展、戏曲文创设计工作坊、学生专场演出六大项。
其中,在“国粹第一课”专场演出中,学生们将走进专业剧场,观看红色主题剧目、经典剧目、地方戏等戏曲专场演出。同时,观剧中还设置专家互动、同台体验等学习形式,让学生参与到融讲、演、学于一体的戏曲文化教育活动中,感受中华戏曲之美,品味传统文化之韵。
“相遇梅兰芳”活动由讲座、展览两部分内容组成。讲座活动将走进各大院校,通过邀请梅派艺术传承人、戏曲教育专家讲解梅派艺术发展历程、体验梅派艺术表演精髓,全面深入地呈现梅兰芳先生在戏曲文化发展中的贡献与成就,引导学生感受梅派艺术文化魅力。开展讲座活动的同期,设置梅派艺术和京剧常识展览。内容包括梅兰芳先生生平、经典剧目创排背景、典藏剧装道具以及京剧知识等,帮助学生进一步学习和了解梅派艺术的思想与内涵。
戏曲进校园体验活动将组织戏曲专家、专业演员走进校园,利用学校场地和学生课后服务时间,面向班级、社团开展戏曲文化知识讲解、唱腔身段学习、戏曲服装体验等活动,普及推广优秀戏曲文化,丰富学生课后学习内容。
戏曲“数字博物馆”项目以现代多媒体设备为载体,利用数字化交互体验方式将戏曲多剧种经典曲目的学习、体验内容组织成“微展览”形式在校园内进行巡展。展览包含9台多媒体设备,设置了戏曲宝典、好戏连台、乐看瑰宝、趣味装扮、戏腔秀场、走出迷宫、时空留声机以及梨园衣箱共8个展位,融介绍戏曲知识、呈现经典作品、试唱经典唱段、感受戏曲装扮于一体,引导学生全面参与和体验戏曲文化的学习。
戏曲文创设计工作坊以戏曲文化元素为设计来源,组织学生开展文创作品设计、制作与展示。通过设计过程体现传统戏曲文化元素的创新应用。
专场演出将戏曲进校园活动开展过程中学生的收获与感悟搬上舞台,邀请北京市各高等院校、各区中小学戏曲特色校以及学校精品社团,携优质节目与戏曲专家一同登上舞台,全方位展现出面向青少年开展戏曲优秀传统文化普及实践教育活动的有效方法与成熟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