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仲茜)“最美人间四月天,最是一年春好处。今日泰州,一路春光无限,满眼春意盎然,处处传递着‘泰州泰美、泰想你来’的春天邀约。”4月12日,以“创新·融合·共赢”为主题的泰州产业新生态交流对接会暨2025上证春季所长座谈会在泰州举行。会上,泰州市委书记蒋冬冬致辞表示,泰州不仅是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近年来泰州的发展热度更是持续提升,处处涌动着澎湃的创业激情、创新活力和创富热潮。“期待更多知名投资机构、上市公司选择泰州,投资兴业、共享发展;期待更多创新创业者加盟泰州,携手并肩、共创未来。”
为了让大家能够快速认识、全面了解泰州,姜冬冬巧用“老中青”三个关键字来推荐泰州,让大家记住泰州。首先“老”,是指历史悠久、文脉绵长。泰州,秦称海阳,汉称海陵,州建南唐,文昌北宋,有2100多年的建城史。泰州人文荟萃,施耐庵的水浒、郑板桥的水墨、梅兰芳的水袖,形成了韵味独特的人文“三水”,民本文化、盐税文化、戏曲文化等特色文化承载着独有的记忆和标识,共同造就了这座底蕴深厚的文化古城。
“中”是指苏中门户、交通枢纽。泰州在地理位置上是江苏省几何中心,是苏中之中,联通东西、承接南北,自古便有“水陆要津、咽喉剧郡”之称。泰州致力把区位优势转变为四通八达的交通优势、内外联动的发展优势,北沿江高铁、盐泰锡常宜铁路2条高铁加快建设,过江通道建成2条、在建4条、规划2条,未来将形成“十字型高铁、八龙过江”的格局;扬泰机场二期扩建工程2026年6月份竣工投运后,机场智能化水平和航空客货运能力将得到大幅提升;泰州港货物吞吐量连续四年位列江苏港口第2位,目前正在对接上港集团,加快融入以上海港为龙头的长三角世界级港口群建设,努力成为长三角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青”则是指三十而立、活力迸发。地级市泰州市成立于1996年,明年即将迎来建市30周年,是江苏省最年轻的设区市之一,风华正茂,朝气蓬勃,处处迸发着青春活力。姜冬冬介绍,泰州的活力,体现在发展势头的跨越攀升上。作为一个新建市,泰州始终在加速奔跑,每隔几年经济总量就跨过一个千亿级的台阶,2024年突破7000亿元,提前一年完成“十四五”规划总量目标。泰州的活力还体现在产业集群的持续升级上。泰州以制造业立市,产业基础扎实,拥有全国首个国家级医药高新区,全国高质量发展化工园区排名第3位的泰兴经济开发区,也是全国最大的民营造船基地、国家级船舶出口基地,生物医药、海工装备和高技术船舶两个产业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当前,泰州正锚定产业发展的“三个万亿”目标,加快构建以“大海新晨”为标志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和“8+13+X”产业链群体系,着力打造长三角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泰州的活力,还体现在科创动能的不断集聚上,目前正积极与北大、复旦等高校,以及长三角国创中心、江苏产研院等机构开展合作,布局建设了27个高能级科创平台、28家区域离岸创新中心和104家企业离岸创新中心,近期正式加入了沿沪宁产业创新带,泰州的创新资源集聚能力、产业转型支撑能力都将进一步提升。
此外,姜冬冬还重点介绍了资本市场“泰州板块”。近年来,泰州市高度重视资本市场发展,大力推动优质企业上市、支持上市企业发展,全面促进“泰州板块”扩容提质。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境内外上市企业30家,股权融资总额317.07亿元,总市值突破1300亿元。A股上市公司实现市(区)全覆盖,科创板上市企业6家,位列江苏省第4位。此外,泰州还拥有即将沪市主板发行上市企业1家,在审企业3家,江苏证监局在辅企业12家。“企业是资本市场的主体,也是助力产业转型与创新的精锐先锋,稳定经济增长的坚实力量。希望参会的泰州企业,抢抓新一轮资本市场改革契机,认真研究最新政策,加快做优做强。”姜冬冬说。
据介绍,泰州市总面积5788平方公里,户籍人口481万,辖靖江、泰兴、兴化三个县级市,海陵、姜堰和泰州医药高新区(高港区)三个区。当前,泰州正按照“1234”的总体工作布局,全力打造“到泰州,泰周到”一流营商环境,致力融入苏南、融入上海,突出大抓经济、大抓产业、大抓项目,做好“产、水、文、人”四篇文章。
4月12日,以“创新·融合·共赢”为主题的泰州产业新生态交流对接会暨2025上证春季所长座谈会在泰州举行。本次活动由泰州市人民政府与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联合主办,泰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与上海证券信息有限公司协办。媒体搭台,政企对接,当天,180余位政府部门代表、专家学者、企业及金融机构代表齐聚一堂,激荡新思路,共话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