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11月17日,路茗茗的父亲路遥逝世,同年,她跟随母亲林达移居北京。之后

寒梅傲骨雪中情 2025-04-13 11:56:53

1992年11月17日,路茗茗的父亲路遥逝世,同年,她跟随母亲林达移居北京。之后,林达与一位教授结婚,路茗茗也开始在北京读书,高中毕业后考入北京一所大学,学习平面设计专业 路遥生前最爱给女儿买糖葫芦,在西安住院的最后日子里,病床边的抽屉总藏着几串糖葫芦。路茗茗每次来医院,总要先翻抽屉。 如今糖葫芦还是红彤彤的,递糖葫芦的手却永远消失了。北京冬天的风刮得脸生疼,路茗茗攥着糖葫芦站在新学校门口,忽然明白往后再没人会特意给她藏零食了。 新家安在朝阳区,离林达工作单位近。客厅墙上挂着陕北剪纸,那是路遥生前亲手剪的。林达每次打扫卫生都要盯着看半天,最后用报纸把剪纸严严实实盖住。路茗茗放学回家发现时,报纸边角被胶带粘得死紧,撕都撕不下来。 林达再婚那天没办酒席,教授丈夫戴着金丝眼镜,说话轻声细语。他给路茗茗买了台386电脑,这在九十年代算稀罕物件。 路茗茗摸着冰凉的显示器,想起父亲那台老式打字机。路遥写《平凡的世界》时,铅字敲在蜡纸上的哒哒声能响彻整个家属院。现在家里安静得能听见挂钟走针声。 高考填志愿时,路茗茗选了北京印刷学院的装潢设计专业,林达看着志愿表直皱眉:“学这个将来能干啥?” 路茗茗没说话,她记得父亲说过,好书的灵魂一半在文字,一半在装帧。路遥生前最遗憾《平凡的世界》首版封面太素净,像蒙着层黄土。 大学宿舍里,路茗茗的床铺总是堆满书,《平凡的世界》各个版本摊在桌上,从1986年首版到最新的精装本。有回舍友开玩笑说:“你这都能开旧书摊了。” 路茗茗笑着没接话,手指抚过书脊上烫金的父亲名字,这些书是她从旧书市场一本本淘回来的,有些内页还留着陌生人的批注。 2007年春天,路茗茗在潘家园旧书市撞见盗贩,泛黄的封面上印着“路遥全集”,翻开却是拼凑的杂文。摊主见她盯着看,凑过来神神秘秘说:“这可是绝版,路遥亲笔签名的。” 路茗茗掏钱买下盗版书,转身就去了律所,那年她27岁,第一次知道打版权官司要准备十二项证据。 法庭上见着母亲是种奇怪体验,林达作为第二被告坐在对面,头发染成了栗色,比记忆里年轻。法官问话时,路茗茗盯着母亲发梢新长出的白发。 最后调解协议签完,林达把版权文件推过来:“拿去吧,你爸的东西本该归你。”文件袋上还沾着陕北带来的黄土,不知道母亲保存了多少年。 这些年总有人问路茗茗,守着父亲遗产累不累,她办公室挂着陕北老乡送来的剪纸,红纸剪的耕牛低着头,牛角上站着只麻雀。路遥生前常说:“写作要像老牛耕田,如今这头牛活在千万读者心里。” 信源:澎湃新闻——寂寞路遥:临终前,最亲的人都离他远去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