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发布最新数据:一季度我国人民币贷款增加9.78万亿元

人民看点 2025-04-13 18:14:27

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人民币贷款增加9.78万亿元,其中3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3.64万亿元,同比多增5470亿元。截至3月末,我国人民币贷款余额265.41万亿元,同比增长7.4%,金融继续保持对实体经济稳固的支持力度。

在贷款规模增多的同时,信贷结构出现不少亮点,普惠小微贷款余额为34.81万亿元,同比增长12.2%,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为14.80万亿元,同比增长9.3%,增速均高于同期各项贷款增速。

与此同时,贷款利率保持在历史低位水平,3月份企业新发放贷款(本外币)加权平均利率为约3.30%,比上年同期低约45个基点,个人住房新发放贷款(本外币)加权平均利率为约3.10%,比上年同期低约60个基点。

据初步统计,2025年一季度我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15.18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2.37万亿元,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9.7万亿元,同比多增5862亿元。截至2025年3月末,我国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422.96万亿元,同比增长8.4%,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262.18万亿元,同比增长7.2%。

据悉,企业有效信贷需求回暖是贷款增加的重要支撑因素。数据显示,3月制造业和服务业生产经营景气程度都有提升,其中制造业PMI达50.5%,连续两个月位于荣枯线以上。同时,重大项目建设也在加速落地,百亿级以上的大项目增多。这些积极因素反映到信贷市场,体现为有效融资需求的回暖。有全国性银行反映,该行西部地区重点项目开工建设进度明显加快,贷款需求相应走高,年初以来累计向当地重点项目发放的贷款同比增长67%。

个人住房贷款较快增长,主要与重点城市房地产市场迎来“小阳春”有关。市场机构数据显示,3月不少城市新房和二手房成交活跃度都明显提升,30个重点城市二手房成交面积整体同比增长20%以上,成交回暖带动个人住房贷款投放增多。某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东部地区分行反映,3月该行个人住房贷款发放量较上年同期大体翻了一番,提前还款的情况在降低存量房贷利率后也有较大缓解。

此外,消费贷款增势向好也对近期贷款增长有支撑作用。近段时间各地区各部门出台了很多大力提振消费的措施,政策效果也在显现,消费者更有意愿增加高品质消费。金融系统积极助力提振消费,银行在保证商业可持续性的基础上,加大了消费贷款投放力度,并通过丰富金融产品、提供便捷服务等,更好满足了居民消费信贷需求。

“近期信贷需求回升主要与宏观政策靠前发力、预期趋稳有关。”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认为,今年以来金融总量数据进一步好转,实体经济需求回暖是根本。去年一系列宏观政策发力,有效扭转社会预期,行业环境出现改善,企业等经济主体投资意愿也有回升。宏观政策协同效应明显增大,除了货币政策明确适度宽松外,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也发挥了关键作用。尤其是今年以来积极财政政策靠前发力,政府债券发行和财政支出节奏明显加快,多地重大项目也在加速落地,这些最终都体现为实实在在的实体经济需求,带动信贷加快增长。

在存款方面,一季度我国人民币存款增加12.99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9.22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1.74万亿元,财政性存款增加8190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3090亿元。截至3月末,我国本外币存款余额322.11万亿元,同比增长6.9%,人民币存款余额315.22万亿元,同比增长6.7%。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