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皖南的翠绿怀抱中,旌德县以“七山一水一分田还有一分道路和庄园”的地形特征和土地格局,孕育了一代又一代勤劳的人民。近年来,旌德县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稳固粮食生产基本盘,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深耕细作,摸清县域耕地“家底”。“三调”数据显示,全县耕地共19.81万亩,占国土面积的14.56%。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农业结构的调整,占用耕地问题日益凸显。经分析,耕地恢复潜力中9等及10等低产田占比达72%,且15度坡以上的耕地占到48%,给粮食生产带来了一定压力。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深入田间地头,开展了耕地“大排查”。通过充分调研,摸清了县域耕地的数量、质量、分布和潜力,为后续的耕地保护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创新机制,筑牢耕地保护“基石”。为落实耕地保护党政同责制度,建立了县、镇、村(社区)三级田长制责任体系,全县共设立县级田长15名、镇级田长52名、包片责任人128名。2023年成立了旌德耕地恢复工作专班,专班下设10个技术指导组,耕地保护进入常态化运行管理,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按照“先易后难、立行立改、平稳有序”的原则,分类施策、精准整改。实行一周“三通报”模式,建立“一图一册”台账,各级田长和巡田员成为“耕地卫士”,有效遏制了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势头。2018—2023年“挂账”问题总数90个,其中耕地面积225.73亩,耕地整改完成率100%。2022—2024年已实施耕地恢复面积约6700亩。
全民动员,唱响耕地保护“新曲”。充分利用电台、横幅、短信、宣传单、入户动员、LED显示屏滚动播放、抖音APP、微信群等形式全媒体多渠道宣传耕地保护政策,紧抓“4・22”世界地球日、“6・25”全国土地日等重要时间节点,深入宣传耕地保护政策,防止农房占用耕地,增强全社会的耕地保护意识。耕地保护工作还得到县融媒体中心的大力支持,给予常年广播宣传相关政策。截至目前,悬挂宣传标语、海报共3500份,广播宣传300多次,发放宣传册约5000份。为更加生动展现耕地保护制作了耕地保护短视频。
生态共融,绘就春耕画卷“新景”。随着生态环境的持续完善,野生动物种群快速增长,但农作物受损问题频发。为此,旌德县积极行动,以《旌德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为战略统领,将《旌德县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2—2035年)》作为生态建设专项指南,同时编制9个镇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与66个村庄规划,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有效路径。凭借生态廊道和农田防护林网,旌德县以实际行动绘就了“千畦秧水绿,一路菜花黄”的美景,实现了耕地保护与生态建设的双赢。
未来,旌德县将继续坚持“严保护、大整治、优生态、强保障”的工作思路,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更实的举措推动耕地保护工作深入开展。共同守护这片绿水青山中宝贵的耕地资源,为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的福祉贡献一份力量。(潘若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