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10个月接诊1万人次!孩子“不愿上学”不能只靠医生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4-14 17:07:33

孩子不愿上学不找老师找医生,“拒绝上学门诊”越来越火了!据央视报道,北京儿童医院是我国最早一批开设儿童心理门诊的三甲医院。2024年6月,医院从原来儿童心身医学科的基础上,单独分出了一个“拒绝上学门诊”,至今门诊开设10个月,接诊近1万人次。医生指出,生物、心理、家庭、社会等多方面原因共同导致了孩子拒绝上学的行为。

平时看着好好的,突然就喊着不想上学;在家里面活蹦乱跳,一进校门就闹头疼恶心……现实中,一些孩子无缝切换的上学状态,常让家长陷入焦虑。遇到此类困境,家长越心急,孩子越无措,问题就越容易被掩盖。若得不到科学有效干预,极易陷入学习和亲情“抛锚”的恶性循环。从这个角度看,“拒绝上学门诊”开设十个月以来“一号难求”,是现代医学观照现实需求、尝试破题拒学疑难的积极举措。

孩子拒绝上学真不是“矫情”,家长求医问药也非“没事找事”。看起来摸不清缘由、讲不出道理的拒绝上学,孩子实则可能面临焦虑、抑郁、精神心理等层面的问题。据介绍,目前拒绝上学的现象在初一和高三群体中较为常见,其次是初三和高一群体。相关文献也显示,全球大约17.8%的儿童青少年存在拒绝上学及其相关问题,我国儿童心身医学科普通门诊中大概有20%到30%的患儿有拒绝上学问题。调研数据和门诊案例都折射出,“拒绝上学”不是孩子暂时的“闹脾气”,相反需要认真对待、系统干预;不是单单摆在孩子和家庭面前的考题,而是全社会都要面临的一道求解题。

为孩子开设“拒绝上学”门诊,迈出了科学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一步,但很多问题不是医生都能解决的。因为孩子“拒绝上学”原因复杂,比如可能与家庭关系变迁、亲子相处模式、学校氛围、课业负担等因素有关,还有的孩子是因为遭遇人际关系障碍或者校园暴力。如果家长不分青红皂白就对孩子横加指责、“激将”批评,把希望全部寄托在医生身上,不仅找不到拒绝上学的深层次根源,更无助于孩子身心康复、学习状态和学习能力的早日恢复。医生也表示,有些经过治疗的孩子重返校园后,会再次“复发”。

治标更要治本,治未病远大于找医生,拒绝上学更深层的病根和激发内在动力的更管用药方,恐怕还得从医院之外寻找。据医生介绍,构成拒绝上学的因素主要有个人、家庭和学校三方面,其中家庭尤为重要。家长要树立起科学正确的教养观念,反思自身教育理念上存在的问题,平等、耐心地与孩子沟通,及时了解其身心变化,快速做出科学应对,消除拒绝上学的各种隐患;另一方面,教育事业和社会也应对孩子少些过高的学业期待和分数指标,多些因材施教、包容不同个体的耐心与松弛,特别是要坚决打击校园欺凌等违法问题,不让孩子生活在恐惧之中。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健全人格而非追求高分的人,也没有孩子天生拒绝学习。当家长和学校不再过分追求成绩,当孩子在上学中能体会到成长与快乐,不愿上学的孩子自然会越来越少。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