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州名镇”贾宋转型记

金台资讯 2025-04-14 18:01:01

位于河南省镇平县西南部的贾宋镇早在明朝中叶,就有“三里长街”之称,商号林立,商贾云集;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头脑灵活、敢干敢闯的贾宋人迅速做大市场,贾宋一跃成为豫、鄂、川、陕毗邻地区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该镇先后被评为全国综合改革试点镇、中州名镇。

90年代初,建设运营的贾宋商业城,是政府和群众集资联建的一座大型综合市场,下设华星市场、鞋帽市场等七个专业市场,门面房780间,辅助设施采用40排绿色棚顶摊位,市场营业面积4.8万平方米,可容纳固定客户800家,临时摊位2400个,安排就业人员5000余人。商业城每天有发往郑州、武汉、义乌、温州、广州等大中城市的班车60多班次,并且与全国21个省市、64个大型市场和260家厂家建立稳固的业务关系。

到了2000年,全镇有250余家外省市客户在商业城内设点经营,年成交额达7000余万元,最高每日上市人数达2万余人,是豫西南最大的小商品批发交易中心。

近年来,随着交通的日益便捷发达,人员交流逐步频繁,经济结构调整优化以及销售模式升级,贾宋失去了往日的风采。面对市场的不景气,怎么办?

“破解发展瓶颈,我们打出一套‘组合拳’,让小市场发挥大能量,乡村振兴更有底气和实力。”贾宋镇党委书记贾苗说。

传统产业触电迎新机

43岁的常伟兵,贾宋镇本地人,高中毕业后就跟着长辈们做文具批发生意。从爷爷辈开始算起,一家三代人从事小商品生意长达46年,依靠贾宋当地丰富的货源、充沛的客户资源,小商品销往周边的襄樊、十堰、商南、驻马店等地区,可谓是生意红火,日进斗金。

“我正在打造一个2000平的直播基地,借鉴义乌电商的营销方式,将货源优势转化为销量和利润优势。”常伟兵说。随着电商对传统实体销售业的冲击,像常伟兵一样将生意从线下转向线上的人越来越多。常伟兵表示,要想把小商品卖得好,就把“线上+线下”有机结合,做实供应链,不断完善丰富整个销售链条。

贾宋镇市场办主任常明奇表示,丰富的一手货源、稳定的市场需求、低廉的经营成本是贾宋小商品发展的优势所在,但先进经营理念、优质复合型人才、前端的营销手段,是目前亟待破解的瓶颈。

传统市场销量萎缩倒逼政府寻找破题之路,镇政府牵头成立电商协会,组织专业电商培训,主动对接外地直播人才;成立贾宋镇商会,整合大小100余家企业,在项目、技术、人才等方面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成为政府与市场的桥梁纽带。商会已联系项目5个,新落地的新立塑业每年可为当地创造200万元税收。

节会助力玩出新花样

烟火升腾处,最是家乡味!贾宋镇第三届美食节来临之际,该镇面向社会招募美食推介官。招募令一经发出,立刻引来众多网友关注。

烤全羊、清真十大碗、烩面、鹅腿,极具特色的民族美食,让游客品尝,并打卡拍照,不少食客还排起了“长龙”……连续举办两届的贾宋镇美食文化节,吸引周边游客无数,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举办美食文化节,重在推动农文旅融合,将美食节打造成最接地气的旅游节事活动,为乡村振兴蓄势赋能。本次贾宋镇美食文化节以‘美食搭台、经贸唱戏’为主题,以美食为媒,进一步推介贾宋。”贾苗说。

美食节不但点燃了食客的味蕾,该镇还把“招商引资”作为美食节的“重头戏”,通过推介活动,开展招商引资,借助组织以美食文化为平台的群众性活动,成为富裕百姓、推动镇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平台。

苗木花卉产业“吐新绿”

季春时节,万木葱茏。走进贾宋镇苗木花卉基地,各色花卉竞相绽放,散发淡淡幽香,玉兰、发财树等花卉树木整齐排列,处处花香树绿生机盎然……

贾宋镇位于南花北移、北花南迁、东花西进的中转区域。全镇苗木花卉种植面积达13000亩,品种达126种,5000万株,规格齐全,以玉兰系列、桂花系列为主导品种,仅玉兰就有200万株,是豫西南最大的苗木花卉繁育基地和河南省最大的玉兰基地,2005年9月被命名为“中国玉兰之乡”。

贾宋镇依托苗木花卉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打造品质、突出品牌,深入挖掘发展潜力,推动产业走特色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道路,让“美丽经济”绽放富民“钱”景。

依据市场变化,贾宋镇引导花农由地栽到盆栽、由傻大笨粗到精品苗木花卉的转变。引进广东、广西、福建、云南等地的优良品种,实现了苗木花卉产业的提质升级。建立“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实现村集体、合作社、农户共同受益,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

在互联网加速发展的背景下,贾宋苗木花卉产业推广互联网+苗木花卉产业,形成线上线下交易相结合,构建多层次、多规模的苗木花卉网上销售渠道。

0 阅读:0
金台资讯

金台资讯

报道全球 传播中国 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