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春耕生产工作的关键时期。泸州泸县各地正抢抓农时,有序开展水稻移栽工作,沃野田畴,也见证了科技赋能春耕新速度。
4月11日,走进泸县粟喻粮油专合社的水稻种植基地。稻田里,插秧机在田间来回穿梭,工人们熟练地将一盘盘秧苗整齐码放在插秧机储苗架上,然后进入水田中进行插秧作业,在插植杆的转动下,其前端的取苗器精准地抓取秧苗后,一株株嫩绿的秧苗被精准、整齐地插入田间,不一会儿,原本空旷的水田就被披上了一层“绿装”。
“我们今年育了35亩的秧苗,预计能栽2000余亩。我们全部采用插秧机插秧。每台机器每天能插20亩到25亩,预计在,4月底就能完成全面的插秧工作。”泸县粟喻粮油专合社理事长刘世超说。
相比于传统插秧,机械化插秧不仅能大大提高作业效率,还能更精准地控制秧苗的深度、间距和行距,有利于水稻生长和提高产量,实现农业节本增效。
“今年全县水稻种植面积预计达56.5万亩。目前,已组织200余台套水稻插秧机进行机插,现已完成机插面积12万余亩,预计4月25号左右能全面完成机插任务。今年我县水稻机插水平能达到75%以上。”泸县农业农村局农业机械化股股长周锋介绍。
近年来,泸县持续推动农业机械化进程,通过“政策扶持+技术革新”双轮驱动,积极落实国家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加大农业机械化推广力度,为农业提质增效注入强劲动能。目前,泸县农业机械总动力达58.6万千瓦,大中型拖拉机93台套、耕整地机械3.5万台套、种植机械198台套、粮食收获及处理机械7900多台套、粮食烘干场所28处,全县粮食产地烘干能力达到93%以上。
2025年,泸县以继续争创“全省千亩高产先进县”和“全省粮油百亩超高产攻关先进团队”为目标,以发展再生稻生产为抓手,把粮食增产的重心放到大面积提高单产上,突出品种优质化、生产绿色化、经营规模化、营销订单化、产业体系化,落实“应种尽种、满栽满插”,扩大粮油作物种植面积,延伸粮油产业链条,增加粮油生产效益,力争粮食播种面积在129万亩以上,产量在56万吨以上。
泸县按“天府粮仓·百县千片”建设方案要求,按照“建成一片保留一片,发展一片新增一片”的思路,在2024年建成5个中稻再生稻千亩高产示范片的基地上,再新建兆雅石龙村等千亩高产示范片5个、方洞三界村等百亩超高产攻关方3个,全力争创“全省千亩高产先进县”和“全省粮油百亩超高产攻关先进团队”。
泸县与省农科院签订技术服务协议,指导制定粮油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规程,分作物组建技术服务团队,深入田间地头,开展优良品种选用、科学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关键技术培训指导和“问诊”服务,全面提升田间管理技术水平。
泸县整合中稻再生稻产业集群、粮食生产激励补助、大豆复合种植等项目资金,推广优质高产、再生力强的水稻重大品种10.4万公斤,面积15万亩;推广大豆重大品种20万公斤,面积6.5万亩。
泸县建设核心示范区。继续连线成片打造中稻再生稻“百里长廊”17万亩;沿重要交通沿线、粮油园区打造油菜产业带5.6万亩;分别在20个镇(街道)集中成片打造中稻再生稻核心示范区137个、面积4万亩,示范带动大面积粮油单产提升。(曾佐然、杜雨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