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多个文艺青年祭拜洛阳“李煜墓”的视频在网上火了。视频中,很多喜欢李煜词作的人来到位于洛阳北邙山某处的“李煜墓”,鞠躬祭拜,献上花与酒,诵读诗与词,致敬这位千年之前命运多舛的“千古词帝”。谁料到,洛阳文旅却站出来辟谣,这所谓的网红打卡地“李煜墓”其实是子虚乌有的,现场的墓碑是民间好事者私自树立的。
李煜墓目前还没有找到,不过,在南京市江宁区的祖堂山,倒是有一处“李煜”的“国后墓”、一处李煜生前选择的葬地,且经过了考古发掘,这也揭开了几段鲜为人知的“南唐旧事”。
李煜,五代时期割据江南的南唐第三位国主,被称为“李后主”。他是中国文学史上的杰出词人,代表作有《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等。北宋开宝八年(975),宋军攻破金陵(南京),后主李煜肉袒出降,被宋军从南京掳往汴京(今河南开封)。两年后(978),李煜被宋太宗毒死,年仅42岁。
关于李煜葬于何处,从来没有什么争议。北宋马令和南宋陆游各著有一部《南唐书》,书中均称李煜葬于洛阳北邙山(又称邙山)。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这么一句话,“生在苏杭,葬在北邙”。洛阳邙山是我国古代最大的古墓群,埋葬了历朝历代无数帝王将相。史料记载,埋葬在邙山陵墓的帝王就有四十多人。葬于邙山、与李煜命运相似的“亡国之君”还包括蜀汉后主刘禅、东吴末帝孙皓、南朝陈后主陈叔宝、后蜀后主孟昶等人。其中的孙皓、陈叔宝也是“来自”南京。
网上流传的多个视频,都说洛阳北邙山的一个废墟是“李煜墓”,墓前石碑只有半米高,上面用很小的字迹写着:“南唐后主李煜之墓,这里埋葬着一个诗人,从国主到囚徒,从风花雪月到悲凉,他在这里走完了他的一生。”一个读书大V拍摄的视频更是煽情地说,这个“李煜墓”是最寒酸的那一座帝王墓,破败不堪地在荒野草地中,但是它的墓前却摆满了许多酒和书信,甚至有些人还千里迢迢带着南京的泥土去看李煜。
然而,洛阳文旅的辟谣却泼了一盆冷水,他们指出,此墓碑是民间人士近年来新立的,所谓“李煜墓”的位置更是“完全捏造”,当地“没有经过科学考古发掘,缺乏直接物证”,无法认定那个位置是李煜墓,甚至都不一定存在墓葬。还有一些文博爱好者将“祭拜李煜墓”称为“洛阳北邙山假墓碑事件”。据记者向文物部门求证,李煜墓的确位于邙山陵墓群(已经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其具体位置到现在还不能确定。古迹认定是一件非常严谨的事情,要通过考古发掘和现场遗留的文物才能下判断,不能够没有根据地随意指认。
不过,在南京的南唐二陵景区,却有一座李煜的皇后、大周后之墓,并且经过了考古发掘予以证明。2010年,南京的考古工作者在南唐二陵南唐中主李璟顺陵西北约100米一处地势较高的缓坡上,发现了一座墓葬(编号M3)。M3墓为竖穴土坑砖石结构,其顶部设置了一层防盗石板,但依然没有躲过被盗命运,现场留有三处盗坑。M3平面呈“中”字形,由甬道、墓室、耳室等部分组成。墓室底部石板之上铺设三排条形石棺座,木质葬具因腐朽或焚毁不存,墓主遗骸也大部分不存,仅发现一小段长约5.5厘米的左侧股骨的中段。因为遭到过盗扰,M3中仅出土玉、陶瓷、银、铁等质地遗物40余件。
出现在南唐皇家陵区,紧邻李璟顺陵的M3,其墓主究竟是谁,专家们就此进行了缜密的考证。根据墓葬规模形制、出土文物、墓砖铭文等线索,他们首先确定此墓的年代为南唐。此墓中虽然出土了墓志,但上面的文字已经被严重侵蚀,只字未存,无法识别。但种种线索还是暗示,墓主是李煜的妻子、昭惠国后周氏,也就是民间俗称的“大周后”。
史料记载,大周氏,小字娥皇,与其妹小周后皆南唐司徒周宗之女,均被誉为“国色天香”,相继被李煜册封为“国后”。大周后多才多艺,通书史,善音律,尤工琵琶。乾德二年(964)十一月,大周后病逝,年仅29岁。据马令《南唐书》记载,大周后于次年(965)被葬于南唐皇家“园寝”,也就是后人所说的“南唐二陵”。大周后陵墓的陵号是“懿陵”。经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人骨鉴定专家张君研究员鉴定,M3中发现的那一小截股骨“细弱光滑,股骨嵴发育弱”,可能属于一个成年的瘦弱女性,与大周后体弱多病、卒年二十九岁的文献记载完全吻合。大周后生前有一把极富传奇色彩的烧槽琵琶,陆游《南唐书》中说,这件琵琶也陪葬在懿陵,但考古发掘中并没有发现。
参与此次考古的学者们在撰写的《南京祖堂山南唐3号墓考古发掘的主要收获及认识》一文认为,M3就是李煜皇后大周后的懿陵。李煜如果没有亡国,肯定会像他祖父、父亲一样葬于南京的南唐二陵,并与他的两个皇后——大周后和小周后合葬。考古专家在懿陵东侧近30米处发现一个东西长约50米、南北宽约40米的土墩,其地势比懿陵更为高敞,且与钦陵(李煜祖父李昪与皇后宋氏合葬墓)、顺陵(李煜父亲李璟与皇后钟氏合葬墓)基本在同一轴线上。专家判断,这里有可能就是李煜为自己预留的、与两位皇后合葬的陵墓用地。也就是说,李煜如果死于南京,葬入南唐皇家的“园寝”,此前的懿陵就会进行迁葬。李煜、大周后、小周后都会被葬于土墩这个位置,形成南唐第三陵。但这些谋划最终都落空了,“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在被俘两年后,李煜最后还是葬在了异乡的洛阳北邙山,并没有埋骨于他的祖父、父亲和妻子埋葬的南唐皇家陵园中。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于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