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起,铁路部门在京沪高铁部分车次试点“隔离运输、人宠分开、专人看护”的高铁宠物托运服务。“毛孩子”坐高铁的创新举措,也折射出一片宠物经济的新蓝海。
《2025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消费报告)》显示,去年中国城镇宠物数量超过1.2亿只,市场规模超过3000亿元。这股“宠物经济”的风向也吹到了泉州,不难发现,近年来,街面上宠物相关的店铺越来越多。
□泉州晚报社融媒体记者刘文艳文/图
宠物经济走向多元化需求
“刚搬来东海大街的时候,家里的小狗生病了要看医生,还需要开车到老城区,现在下个楼,一百米的距离,就有3家宠物店,日常的疫苗、驱虫、洗护、寄养以及医疗都能满足。”家住东海大街文园的市民张女士告诉记者。
据了解,随着泉州养宠群体的增加,宠物相关的店铺也越来越多,以丰泽区东海大街为例,从泉州东海二院到泉州师范学院,一千多米的街区,宠物店已近10家,包括宠物医院,提供宠物售卖、宠物用品、宠物药品以及宠物洗护、美容、寄养等综合服务的店铺。
城东一家猫舍环境整洁
实际上,除了这些日常的宠物商品售卖、宠物治疗、洗护服务外,随着养宠人群的增加,宠物经济正逐步从单一消费走向多元化需求,从食品、用品、医疗等基础消费,到上门喂养、美容、摄影、娱乐等多元服务。比如泉州有专门提供宠物蛋糕定制的,有提供宠物丧葬服务的,有专门提供宠物摄影的店铺,还有提供情感体验、萌宠互动的猫咖、狗咖。
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小洪几乎每周都要去一次附近的猫咖,他告诉记者,自己想要养宠物,但是经济和时间还不允许,“只能去猫咖里体验一下和宠物互动的感觉,也是一种情感的寄托”。
“它经济”释放消费新动能
“本来以为养只小狗很简单,结果发现除了购买的费用和狗粮外,还有每年一次的疫苗、每个月的驱虫、一两周一次的洗澡、一两个月一次的美容,和需要经常更换的宠物玩具、宠物衣服,以及提升宠物免疫力的各类营养保健品的花销。”张女士告诉记者,一只小型犬一年的开销要好几千元,如果是大型犬,一年开销在万元以上。
泉州一宠物店货架上的宠物食品
据了解,随着年轻人养宠越来越多,宠物日常用品市场迅速壮大。在京东、淘宝等购物平台,宠物冻干、罐头、宠物棒棒糖等各种宠物食品花样百出,鲑鱼、乳鸽、三文鱼、鸵鸟等食物是常见配料;宠物保健品种类丰富,鱼油、营养膏、卵磷脂、钙片等成为宠物饲养每日必需品;宠物智能设备持续升级,自动喂食器、自动猫砂盆、循环喂水器、宠物烘干机等成为年轻人解放双手的新选择。
猫是最受欢迎的宠物之一
宠主们在宠物身上的投入持续攀升,有力地推动了市场规模的进一步扩大。据《2025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消费报告)》显示,去年单只宠物犬年均消费2961元,较2023年上升3.0%;单只宠物猫年均消费2020元,较2023年上升4.9%。
“异宠市场”迅速兴起
除了传统的猫、狗等宠物,近年来,包括仓鼠、鸟类、蜥蜴、龟、蛇等在内的“异宠”消费市场呈现增长趋势,饲养“异宠”人群数量持续上升。据《2025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消费报告)》显示,2024年,饲养异宠的人群持续上升,我国已有约1707万人在饲养异宠,市场规模逼近百亿元。
市民家中饲养的鹦鹉
在社交媒体,这些“神奇动物”同样受追捧,分享养宠攻略和“盘玩”秘籍的博主比比皆是。小红书APP上,“仓鼠”话题有近40亿浏览量,“仓鼠怎么养”话题下有32万余篇笔记,同样,关于“鹦鹉”的话题有31亿的浏览量,“如何教鹦鹉说话”的话题有10万余篇笔记。
“本来只是想养一只鹦鹉给孩子玩,没想到被小鹦鹉的可爱吸引了,越养越多,过年后到现在已经陆续接了5只小鹦鹉回家了。”市民陈小姐告诉记者,一开始自己也是被社交媒体“种草”,入了养鹦鹉的“坑”,没想到一发不可收。
不过,对于泉州本地的“异宠”饲主而言,由于市场兴起不久,提供异宠服务的商家尤其是异宠医疗还不发达,很多宠物主遇到问题都只能通过网络问诊的方式来解决。
“泉州市场上目前能提供异宠医疗的宠物医院还不多,我们也是近两年才开始慢慢增加一些异宠的医疗,主要包括鸟类、兔子、龙猫、仓鼠、蜥蜴、蛇、龟等。”泉州康乐宠物医院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