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企业法治建设是提升企业治理能力、防范法律风险、保障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决策部署,落实省委、省政府“一中心一基地一枢纽”建设要求,江苏省司法厅、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近日联合印发《全省优化企业法治建设服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围绕“1650”产业体系建设目标和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通过五大专项行动全面提升企业法治化水平,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行动方案》聚焦企业法治需求,对优化企业法治建设作出了路径安排,力求实现“三个转变”:
一是推动法律服务从零散化向全链条覆盖升级,通过设立新质生产力法律服务协同创新中心、产业链法治服务直通站等举措,实现资源整合与系统集成;
二是强化风险治理前置,将工作重心从“事后救济”转向“事前预防”,通过法治体检、典型案例发布等机制帮助企业防患未然;
三是建立需求驱动机制,对外优化涉企执法环境,对内培育企业法治文化,双向发力激发内生动力。
《行动方案》提出“三个100”目标——
力争2025年,“1650”产业体系重点企业法治建设形成100个以上典型案例和解决方案,法律服务机构网络和专业人才体系逐步建立;
2026年,企业法律风险防范体系建设取得实效,具备服务产业链产业集群能力的专业法律服务机构100家以上;
2027年,设立总法律顾问或首席合规官的产业链“链主”企业100家以上,企业诚信守法合规管理制度更加完善,企业法治文化更加浓厚,重点产业链依法治理质效明显提升。
围绕上述目标,《行动方案》部署五大重点任务——
依法经营管理能力提升行动,开展“千所万企”精准对接,将法治培训纳入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定期组织合规管理专题辅导,推动企业完善现代治理结构,加速培育世界一流企业。
法律服务供给能力提升行动,围绕先进制造业集群,积极培育一批规范化、专业化法律服务团队,打造“产业律师”专业队伍,深化“工程师+律师”协作模式,创新“公证+知识产权保护”服务机制,孵化适应制造业需求的专项法律产品。
法律风险防范化解行动,围绕“1650”产业体系,支持企业建立法律风险识别、评估和应对处置工作机制。强化产业链法治体检,依托“数字工信”平台发布风险防范指南,健全“调解+仲裁+行政复议”多元解纷体系,构建全周期风险防控网络。
法治化营商环境提升行动,健全省域促进产业发展方面的法规制度体系。推进涉企执法“综合查一次”改革,支持苏州等地建设新质生产力法律服务创新中心,升级省级中小企业法律服务平台功能,完善产业法规制度供给。
企业“走出去”护航行动,在南京、苏州建设涉外法律服务集聚区,加快培育国际一流仲裁机构、律师事务所。发布海外服务“机构导图”“指引手册”,建立出海企业对接服务指导常态举措。探索企业境外商事纠纷境内仲裁快速解决机制,加快提升涉外法律服务水平。
为保障任务落实,江苏将建立年度清单管理、常态化调度和跨部门协同机制,整合司法行政、工信、行业协会等资源,争取政策支持,形成工作合力。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付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