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燕子不住忧愁家

齐鲁晚报 2025-04-15 14:58:50

文|牟民

燕子分为山燕和家燕,它们均有娇俏灵敏的身影,展翅于高空,穿云越雾,跟风雨嬉戏;飞行在地面,腾挪之间,啄食虫豸。山燕脖下黝黑,肚子皎白;家燕除了白色肚子外,大都有着咖啡色“围脖”,温柔可人。

记得多年前,我们居住在老房子里,屋内正间北顶面有阁子,那个阁子是用来贮藏地瓜芋头的。家燕跟我们耳鬓厮磨,将窝垒在阁子底下。我们的家燕很勤快,年年垒窝,从阁子北面垒砌,一年年衔接起来。有时候,家燕飞回南方去,燕窝被登阁子的家人损坏了,燕子回来,赶快修补,衔接起的燕窝天衣无缝。不知不觉到了四月,会听到窝里小燕子的稚嫩声音。小燕子在温暖的窝里玩耍,只听见叫声,很少见影子,它们要放风了,才露出头。

要做饭了,踩着凳子,伸手将阁子里的芋头地瓜够下来,够不着了,让半大的我们踩梯子爬到阁子上往外拿,母亲总会喊着:慢点儿,靠边,别惊了燕子。

脚轻轻挪动,阁子里铺的高粱秸吱吱嘎嘎响,底下的燕子吱吱喳喳飞了出去。我缩紧身子,慢腾腾地挪,生怕踩出声音,或者动了燕窝。

记得那年春天,79岁的奶奶病了,躺在炕上,嘴里念叨,燕子咋还不来呢?奶奶说,燕子要是不来,她的病不会好了。念着念着,燕子第二天就来了,奶奶的病跟着好了。第二年家燕没来,来了两只白肚子的山燕,它们围着院子飞了几个来回,站在房坡,一个劲儿叫唤,然后双双在北大河旁衔泥,在屋檐下垒窝。

燕子不住忧愁家,燕子在我们心里,那是吉祥物。奶奶喜欢燕子,她不准我们动燕窝。有一年,我和哥哥在屋檐下掏了两个燕蛋,放到棉絮里,想看看怎么孵出小燕子。奶奶不知怎么知道了,拿着烧火棍,逼我们把燕蛋放回窝里。奶奶嘴里念叨着,燕子姑奶奶你别怪孩子们,要怪就怪我老婆子吧!

后来母亲对我们说,不要动燕窝,不要伤了燕子,否则,眼睛会瞎的!我们立即捂住眼睛,真怕眼睛看不见。我问母亲,燕子跟眼睛有啥关系?后来才明白了,燕子的“燕”跟“眼”同音,在村人的民间说法里,伤燕子便是自毁眼睛。不巧,村里一个男孩因为仰头捅了燕窝,伤了小燕子,同时泥尘落进眼睛里,第二天他的眼睛红肿得睁不开。他母亲点着他的脑瓜子说,再叫你拙索(祸害)燕子。我们听了大人的警告,再看见燕子,有些肃然。

上学出门耳听院子里的燕子吱吱喳喳,心情愉悦,脚步轻捷,燕子飞向天空,伴我们走一程;放学归来,燕子站在房坡,相互对语,见到我们,展翅下来,仿佛拂去我们头顶的灰尘。有燕子的院子,装满了快乐。

每当做饭烧苞米秸时,奶奶总说,好好看着,苞米秸里有虫子,捉了放到燕窝边。我们踩着凳子,把捉到的虫子放到燕窝的出口,待老燕子回来,叼给小燕子。燕子繁殖多了,便是一个大家族。老燕子只要有能力飞回来,一定会找到我们家,那些小燕子跟着在我家周围寻找新家,一代代繁殖生存下去。

如今,回到老家,那老房子还在,开门进屋,陈旧的阁子黑乎乎的,一半燕窝挂在空中,早没了燕来燕往,家燕基本绝迹,山燕见人去屋空,也不愿在老房子里寂寞。条件好了,我们家盖了新房子后的第二年,燕子来了,它们把窝垒在敞亮通风的平房过道里,往来之间,过道生机盎然。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