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徐艳邹杰
近日,不少市民因牙龈出血自行服用消炎药或认为是“上火”所致,但日照口腔医院预防保健科副主任张鑫阳提醒:牙龈出血、红肿等可能是牙周病早期症状,盲目“降火”可能延误治疗,导致牙齿松动甚至脱落。
“很多人认为牙龈出血是吃辣或熬夜‘上火’,吃点消炎药就能缓解。”张鑫阳指出,这种观念存在误区。牙周病是由牙菌斑堆积引发的慢性炎症,早期症状常表现为牙龈出血、红肿,但因疼痛感不明显易被忽视。若放任不管,炎症会逐渐破坏牙周组织,导致牙龈萎缩、牙槽骨吸收,最终引发牙齿松动、移位甚至脱落。
牙周病被称为“沉默的牙齿杀手”。数据显示,我国成年人牙周健康率不足10%,而80%的牙齿缺失与牙周病相关。张鑫阳介绍,牙周病进程隐匿,从牙龈出血到牙齿脱落可能仅需3-5年。若早期干预,可通过洗牙、龈下刮治等基础治疗控制病情;若已发展到重度牙周炎,则需手术修复,甚至面临全口牙齿丧失风险。
除牙龈出血外,牙周病还可能伴随口臭、牙龈退缩露出牙根、咀嚼无力、牙齿敏感等症状。张鑫阳特别提醒:“吸烟、糖尿病、孕妇等高危人群更应定期检查。”目前,牙周病无法根治,但通过定期洁牙、正确刷牙(巴氏刷牙法)、控制全身疾病等措施可有效延缓进展。
张鑫阳强调,牙周病需系统性治疗,仅靠消炎药无法解决根本问题。日常预防需做到:每天刷牙两次,使用牙线清洁牙缝;每半年至一年进行一次口腔检查及洁牙;吸烟者、糖尿病患者应加强口腔维护。若出现牙龈出血不止、口臭加重等情况,应立即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