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高杏欣这位清华的优秀毕业生,留学美国时,提前公开北斗的民用编码,并交给美国,以换取绿卡,遭到父亲阻拦后,宁愿冒着被开除国籍的风险,仍要破解北斗。 高杏欣出生在一个体面的家庭,父亲高德林曾是辽宁省公安厅的常务副厅长。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成长,高杏欣从小就养成了要强好胜的性格。1997年,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成为令人瞩目的学子。大学期间,高杏欣对卫星导航领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先在精密仪器专业完成了本科学业,随后又考入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攻读硕士学位,继续深造。 2003年,高杏欣硕士毕业,她萌生了赴美深造的念头。得到家人的支持后,她带着对未来的憧憬,只身前往美国斯坦福大学,在电子工程系攻读博士学位。斯坦福大学的学术氛围浓厚,科研条件一流,高杏欣在导师的指导下,对卫星导航领域的研究越发深入。 在斯坦福求学期间,高杏欣结识了一位对她的研究方向十分感兴趣的美国教授。这位教授常常与高杏欣探讨学术问题,并给予她诸多鼓励与指导。在他的影响下,高杏欣愈发专注于科研,许多周末都泡在实验室里。功夫不负有心人,高杏欣在卫星导航领域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开始在学界崭露头角。 就这样,高杏欣在斯坦福度过了充实而又充满挑战的博士生涯。尽管学业繁重,但她仍然心怀梦想,希望学成后能为祖国的卫星导航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006年,一则消息震动了导航界:欧洲伽利略导航卫星系统的保密编码被破解了!而破解者,竟是一个中国留学生领衔的斯坦福科研小组。这个留学生,正是高杏欣。她仅用了三个小时,就攻破了这个当时最先进的导航系统,并在几周内完成了对其信号的追踪与解码。高杏欣撰写的论文发表后,一时间名声大噪,美国政府和科技界纷纷向这位年轻的科学家伸出了橄榄枝。 高杏欣尝到了成功的甜头。为了扩大影响力,她给自己取了个西方名字"Grace",开始频繁地在学术会议上亮相。此时的她,已经将自己视为"国际学者",渐渐地淡忘了身为中国人的身份认同。 就在高杏欣的事业如日中天之际,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传来了新进展:首颗工程试验卫星"北斗一号"成功发射。作为一名卫星导航领域的科研工作者,高杏欣本应为祖国的成就感到骄傲和自豪。但在功利主义的驱使下,她却动起了歪心思。凭借在清华学习时的关系,高杏欣搞到了"北斗一号"的部分工程参数。通过分析,她发现了系统存在一些漏洞。 高杏欣的发现,引起了美国政府的高度重视。为了让这位"天才女科学家"为美国效力,移民局加急为高杏欣办理了绿卡,航空部门更是拨给了她数百万美元的科研经费,请她主持北斗系统的破解工作。利益的诱惑下,高杏欣将破译所得毫无保留地交给了美方。她的所作所为,彻底触碰了中国人民的底线。国内民众发起了声讨高杏欣的浪潮,群情激愤,一片愤慨。就连她的父亲高德林,也再三催促女儿收手,不要做有损国家利益的事。然而,已经迷失在个人名利中的高杏欣,对父亲的劝诫置若罔闻。宁愿冒着被开除国籍的风险,仍要破解北斗。 随着中国官方及北斗系统专家的解释,事情的真相渐渐浮出水面。原来,高杏欣攻破的只是北斗的民用编码。这部分编码,系统上线后本就会向社会公开,谈不上泄密。而军用编码,根本不是她这个级别能接触到的。欧美一些别有用心的媒体,故意夸大其词,想借机抹黑中国。至此,高杏欣被蒙在鼓里、被人利用的真相大白。她只是美国遏制中国的一枚棋子。
2007年,高杏欣这位清华的优秀毕业生,留学美国时,提前公开北斗的民用编码,并交
成双影夜色
2025-04-15 19:03:37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