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河市委主要负责人被免职处理#【#三河招牌改色闹剧的三个教训#】时隔多天,河

钱江晚报 2025-04-15 20:26:45

#三河市委主要负责人被免职处理# 【#三河招牌改色闹剧的三个教训#】时隔多天,河北三河“店招改色闹剧”,终于有了实质性结果。

4月15日,河北省廊坊市联合调查组发布情况通报,针对河北省三河市“广告牌匾禁用红蓝黑底色”等问题,廊坊市联合调查组经初步核查,媒体反映的主要问题基本属实。目前已对三河市委主要负责人免职处理,并责成三河市委、市政府深刻反思,汲取教训,全面整改。下一步,将根据调查结果,对相关责任人依规依纪依法追责问责。同时健全长效机制,对侵害群众利益、破坏营商环境的行为“零容忍”,坚决维护经营主体和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一个“店招改色”的事,竟然掀起了舆论巨浪,最后还到了当地“市委主要负责人免职处理”的地步。我们既为调查组的雷霆出击点赞,也为相关责任人落得这个后果而唏嘘。

因“店招改色”而引发争议,河北三河不是第一个地方,但因“店招改色”,引得舆论持续且如此大声量的批评,却很少见。河北三河为何“中招”?病根不在舆论,就在当地本身。此事虽已落下帷幕,但至少有三大教训值得汲取。

一、张口闭口营商环境,却不知营商环境为何物,当地需要补上营商环境这堂“必修课”。

什么是好的营商环境,几句话就可以总结:“有事必应,无事不扰”“我负责阳光雨露,你负责茁壮成长”“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事事关乎营商环境”“让市场更有效,让政府更有为”。用这几条标尺来衡量河北三河“店招改色闹剧”,哪条过关了?

在此事中,我们看到的是当地对商户正当权益的漠视,即使面对商户数次投诉也无动于衷,就是不改。这是典型的“有事不应,无事找事”“不作为,乱作为”,是权力的越界,是对法治的刺痛与背离。当地不该管的硬管瞎管,即“店招颜色”,该管的反而没有管起来,即“任性的权力”,事情虽然本身并不大,但对营商环境的伤害却很深,毕竟老百姓的心里都有杆秤。

二、避事心理、鸵鸟心态要不得,否则陷入“小事拖大,大事拖炸”的境地,神仙也救不了。

此事引发舆论争议后,当地的诸多表现,完全是“负分应对”。比如,之前明明是城管多次上门要求必须更换颜色,现场盯着商户从红色改成绿色,改色漆都是商户自己买的。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事是当地城管越权了,做错了,应该道歉。可当舆论的批评纷至沓来后,社会等来的却是当地城管“如果不怕麻烦、不心疼钱,可以改回原颜色,自愿”的回应。从这份充满傲慢的回应中,我们读出的信息是,他们根本没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对商户造成的困扰和伤害,以及给社会所添的堵,更别说有丝毫歉意了。

舆论发酵到一定程度后,当地蜜雪冰城部分门店招牌已经重新更换为红色,但除此之外,当地也没有什么其他声响。对舆论的合理质疑和关切,商户的合理诉求,比如,商户的损失谁来承担?此事到底有没有人出来承担责任?继续装聋作哑,无动于衷,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样子。此事的舆情越来越大,且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与当地的“鸵鸟心态”有很大关系。既然滔天舆论都骂不醒装睡的人,也只能上级调查组出手,法律出击了。

三、只要“面子”,不要“里子”的背后,少不了“一言堂”“唯上不唯实”等畸形政绩观的作祟。

有媒体报道称,前两天,有当地商户提供了一段视频,据称是三河市市场监管局负责人刘某在某市场,关于“广告牌改底色”的现场谈话。视频中的男子称:“按书记的要求,西边打造的是学院风、国际化。”“所以去红去蓝,蓝色太俗,所以你要暗色调。咱们在今后设置牌匾时,一定要改正。”

热点新闻的相关信息,要连连看,才能看出真正的门道来。将这段视频的相关表述与这场“店招改色闹剧”,当地城管部门迟迟没有回应舆论的表现,以及“三河市委主要负责人免职处理”的最新结果结合起来,我们就一通百通了。这一系列不走寻常路的“奇葩神操作”会出现,只注重表面文章,而不顾及群众实际利益和感受这一“里子”,除了认知的局限性外,恐怕更少不了“上级大搞一言堂、一刀切”“基层盲目执行政策和上级指令”的问题,都忽视了实际,使得“公心”旁落,“私心”泛滥,与科学民主的决策与治理渐行渐远。

如何让当地走出“一言堂”“唯上不唯实”的窠臼?还需进一步健全有效防范和纠治政绩观偏差的工作机制,监督更好亮剑,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潮新闻 评论员 王彬)

0 阅读:40
钱江晚报

钱江晚报

钱江晚报官方账号

作者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