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刚从巴基斯坦紧急返回的耿飚大使一踏出飞机,便向中央政府提出了一个令人

墟史往事 2025-04-16 09:07:34

1963年,刚从巴基斯坦紧急返回的耿飚大使一踏出飞机,便向中央政府提出了一个令人震撼的提议:将我国的1940平方公里坎巨提地域划归给巴基斯坦管理!令人震惊的是,一向在领土议题上具有敏锐洞察力的周总理,在审阅了耿飚这一“出其不意”的提议之后,竟然当场做出了批示,仅用两个字回应——同意! 1950年元旦之后不久,耿飚,时任19兵团副司令,被召至陕西军区政委李志民的办公室。李志民开门见山地向他宣布:“恭喜你啊!中央调任你到北京干外交了。” 耿飚听到这突如其来的消息时,感到极度震惊,因为他自认为是一个“泥腿子”,擅长军事而非外交。 李志民见耿飚疑惑,便示意在场的杨得志帮忙解释。杨德志对耿飚说:“战乱时期,打仗是主要任务,但现在全国已解放,外交也显得同样重要。” 这番话虽然合情合理,但耿飚内心依然充满疑虑,毕竟自己一生都在军中,对外交一无所知。 耿飚自16岁参加革命以来,一直在前线参与战斗。他经历了从游击战斗到抗日战争,再到解放战争的数不尽的战役,并屡立战功。他的军事生涯从一名普通士兵升至华北军区第2兵团副司令员,战功赫赫。 幸运的是,毛主席和周总理对他充满信心。毛主席笑着鼓励他:“你连战场都不怕,还怕和洋人打交道吗?这次派你出去,是为了和平与合作。” 周总理也补充说:“你可以学习。我们之所以选你,是因为你有过和外国人打交道的经验。” 确实,耿飚曾在1944年成功护送由11名美军组成的观察团考察晋察冀地区,尽管遭遇了不少挑战,他的表现赢得了美军的尊重和赞赏。这段经历虽然艰难,却展示了耿飚沉稳、应变的能力,这正是他被选为驻外大使的原因。 最终,在毛主席和周总理的鼓励下,耿飚克服内心的恐惧,接受了这一重要的外交任务。在1950年7月,他正式赴瑞典履新,成为中国派往西方国家的第一位大使,开启了新中国外交的新篇章。 耿飚在担任海外外交官时,尽管身处异国他乡,他的心始终与祖国紧密相连。当他听说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大获全胜,将美军打得落荒而逃,他不禁哈哈大笑,为祖国的勇士们感到自豪。然而,随后他又获悉志愿军因后勤供应不足,不少战士忍饥挨饿,甚至有战士活活被冻死的消息,这让他痛心疾首,几度哽咽。 耿飚曾经目睹过战争的残酷和生命的脆弱,这些新闻让他深感忧虑。更让他愤怒的是,美军在战场上的不道德行为。据报道,美军在多次战场失败后,竟然无视《日内瓦公约》,卑鄙地使用了生化武器。耿飚对此感到无法容忍,他决定必须采取行动来揭露美国的这种恶劣行径。 他联系了一位瑞典的著名医学专家安德烈女士,希望她能协助他揭露美国在朝鲜的暴行。安德烈女士受到耿飚的真诚与决心感动,决定前往朝鲜实地考察。 安德烈女士在朝鲜战场上收集了必要的样本,并迅速将观察结果整理成报告,公开指控美国使用生化武器的行为。这份报告一经发布,立即引起了全球媒体的广泛关注,国际社会对美国的行为表示谴责,美国的国际形象因此受到了严重打击。 1956年,在欧洲从事外交工作多年后,他突然接到毛主席和周总理的调令,被派往巴基斯坦担任外交大使。这一调动是经过领导层深思熟虑的结果,因为中巴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中国是否能突破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 在巴基斯坦,耿飚不仅加强了中巴两国的友好关系,还成功划定了中巴国界线。1957年,巴基斯坦遭遇严重天灾和断粮危机时,尽管中国自身经济条件有限,耿飚还是上报中央,通过外交途径协调为巴基斯坦提供了大量援助。这些举措深深打动了巴基斯坦政府和人民,进一步加深了中巴之间的友谊。 在耿飚即将离任回国前,他意外发现巴基斯坦内部存在一个历史上属于中国的“飞地”——坎巨提。这片土地自唐朝以来便是中国的附属国,直至清朝都有朝贡记录。尽管在1947年坎巨提希望归入中国,但当时的国民政府并未接受。耿飚将这一重要发现上报给中央,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方案,希望能通过外交途径恢复对这块土地的主权。 周总理不仅同意了耿飚的提议,还加入了对喀喇昆仑走廊的要求,这是因为在坎巨提问题上与巴基斯坦存在的争议之外,中巴两国在喀喇昆仑走廊的主权问题上也有长期争议。英国在19世纪殖民统治巴基斯坦期间,未经中国同意,就将喀喇昆仑走廊划归给了巴基斯坦。 1963年3月2日,中巴两国最终在北京签订了边界协定。根据这一协定,1940平方公里的坎巨提归巴基斯坦所有,而5310平方公里的喀喇昆仑走廊则确认为中国领土。

0 阅读:1077
墟史往事

墟史往事

人间只道黄金贵,不问天公买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