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1年,大龄剩女吴藻被迫嫁给杭州丝绸黄家,婚后吴藻女扮男装和长袍书生吟诗作曲

浅笑挽云烟 2025-04-16 15:01:36

1821年,大龄剩女吴藻被迫嫁给杭州丝绸黄家,婚后吴藻女扮男装和长袍书生吟诗作曲。没想到丈夫却说:“我无所谓,只要她开心,她做什么我都支持。” 1799年,吴藻出生于杭州的一个丝绸商家庭,父亲吴葆真,虽是商人,却酷爱风雅,不惜重金聘请名师,教导女儿诗书琴画。 吴藻从小就展现出了惊人的才华,她天资聪颖,一点就通,尤其在词曲创作上。 她的词,婉约细腻,又带着一股英气,被誉为“清代闺秀词三大家”之一。 才华横溢的吴藻,却在婚姻问题上犯了难。 她眼界极高,对另一半的要求也十分苛刻,那些前来求亲的公子哥,要么是胸无点墨的纨绔子弟,要么是迂腐不堪的老学究,没有一个能入她的法眼。 就这样,一年又一年,吴藻的年龄越来越大,在那个年代,女子普遍十四五岁就嫁人了,可吴藻到了22岁,依然待字闺中,成了街坊邻居口中的“大龄剩女”。 父母看着女儿一天天长大,心里越来越着急,他们软磨硬泡,逼着吴藻相亲嫁人。 最终,吴藻在父母的压力下,不得不妥协,嫁入了一个同样是丝绸商的黄家。 黄家的家境殷实,但吴藻的丈夫却是个不通文墨的商人。 令人意外的是,吴藻的丈夫,不懂诗词歌赋,却对妻子的才华极为尊重,为吴藻布置了一间雅致的书房,还支持她参加各种文人雅集。 面对邻居对吴藻女扮男装、与书生饮酒赋诗的投诉,丈夫竟然回应道:“我无所谓,只要她开心,她做什么我都支持。” 有了丈夫的纵容,吴藻更加肆无忌惮,她经常以儒巾长袍的男装形象,出入各种诗会,与杭州的文人墨客交往。 她与陈文述、厉鹗等名士,谈诗论词,吟风弄月,好不快活。 甚至,她还与风月楼的歌妓林四娘,传出了绯闻。 吴藻曾作词《高阳台》,记录了这段经历:“一样扫眉才,偏我清狂,要消受玉人心许。” 在那个年代,女扮男装、与名士交往,甚至与歌妓传出绯闻,都是极其“僭越礼法”的行为。 吴藻的所作所为,无疑挑战了当时的社会道德底线。 但她的丈夫,却始终没有加以干涉,任由她自由发展,这种看似自由的生活,却并不能给吴藻,带来真正的幸福。 她与丈夫之间,始终存在着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两人没有共同语言,丈夫忙于经商,她则沉醉于诗词创作。 更让吴藻感到绝望的是,两人婚后十年,始终没有生育子女。 吴藻曾自嘲“生木青莲界,自翻来几重愁案”,对这段婚姻充满了失望。 就在吴藻对婚姻彻底绝望的时候,命运再次和她开了一个玩笑。 在她32岁那年,她的丈夫突然病逝。 丈夫的去世,给吴藻带来了巨大的打击,她这才意识到,丈夫虽然不懂诗词,却以无条件的支持,成就了她的自由。 她开始怀念丈夫的“嘘寒问暖”,怀念他默默守护在自己身边的日子。 在《南乡子》中写道:“剪烛西窗少个人……不上兰舟只待君”,表达了自己迟来的哀思。 丈夫去世后,吴藻的创作进入了高峰期。 她将自己对人生的感悟、对爱情的渴望、对命运的无奈,都融入到了自己的作品之中。 她的作品,收录于《花帘词》《香南雪北词》中,风格兼具婉约与豪迈。 其中,《乳燕飞》借《红楼梦》隐喻自身命运,更是成为了她的代表作。 此外,她还创作了一部杂剧《乔影》,讲述了一个女子追求自由、反抗命运的故事,被传唱一时。 丈夫去世后,吴藻移居杭州南湖,筑“香南雪北庐”,过起了与世隔绝的生活。 她远离了尘世的喧嚣,沉浸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以诗词为伴,度过了自己的余生。 可命运多舛,在太平天国战乱中,吴藻被迫逃离家园,流落至绍兴。 晚年,她贫病交加,生活困苦。 1862年,吴藻在贫病交加中去世,享年64岁。 吴藻的一生,是一部充满矛盾与挣扎的个人史,她渴望自由,却又无法摆脱封建礼教的束缚;才华横溢,却又在婚姻中备受煎熬;她追求爱情,却又最终孤独终老。 她的故事,告诉我们,即使身处逆境,也要坚持自己的理想,追求自己的幸福。 参考资料: [清]吴藻. 花帘词.

0 阅读:0
浅笑挽云烟

浅笑挽云烟

衷心感谢每位朋友的关注,让我们共同开启精彩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