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之家4月16日消息,2024年3月13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DRO-A/B卫星,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一二级飞行正常,但上面级(远征一号S)飞行异常,卫星未能准确进入预定轨道。
在中国科学院今日主办的地月空间DRO探索研究学术研讨会上,科研团队介绍了中科院A类战略性先导专项“地月空间DRO探索研究”取得的部分重要成果,首次从官方角度披露了如何拯救这两颗发射失利的卫星,并首次公布了卫星“负伤”画面:其太阳翼呈近90°弯折,如同折断的翅膀,却在深空背景下倔强舒展着。
据官方介绍,在发现“飞行异常”后,一支平均年龄不到34岁的科研团队进行一场持续123天、850万公里的太空救援行动,还有几位学生也参与到“太空救援”中,甚至包括00后博士研究生。
据介绍,DRO-A/B双星组合体被“甩”入远地点仅13.4万公里的“绝望轨道”。据IT之家所知,原计划轨道位于29.2万公里的高度,这意味着两颗卫星要依靠仅有的一点动力实现超大规模的轨道跨越。
问题并不仅限于此。地面测控数据显示:重达581公斤的双星组合体以每秒超过200度的速度疯狂翻滚,远超常规卫星承受极限,离心力足以将太阳翼像纸片般撕碎。
地面测控团队于3月14日凌晨启动紧急处置,通过交替使用双星发动机喷气消除旋转,并在7小时内实现卫星姿态稳定。
地月大救援的第一关堪堪闯过,新的危机随之显现。遥测数据显示,DRO-A卫星太阳翼可转动但无法锁定,DRO-B卫星太阳翼则完全“脱臼”,这意味着卫星随时可能因能源耗尽沦为太空垃圾。科研团队紧急开展了一系列操作,通过周期性调整卫星姿态维持能源平衡。
值得庆幸的是,太阳翼发电正常。飞控团队紧急开展了一系列操作,例如注入姿态控制指令,通过反复调整对日姿态、平衡蓄电池充放电……最终让“受伤”的太阳翼“追光充电”。
第二关惊险渡过,但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科研人员40小时不眠不休,得出结论:卫星必须在120小时内完成首次轨道机动,否则将永远失去进入DRO的机会。
面对轨道高度严重不足和燃料有限的困境,团队于3月15日决定双星不分离,采取交替使用燃料的轨道抬升策略:
3月18日12时42分,第一次应急处置轨道控制启动,远地点抬升至24万公里。
3月23日完成第二次机动,轨道高度达38万公里。
7月15日完成DRO入轨机动,卫星进入预定轨道。
最终,团队以传统方案20%的燃料消耗,完成这场跨越约850万公里的绝地反击。这个距离相当于在地月之间走了11个来回,同时也验证了"以时间换燃料"的创新设计理念。
8月28日,DRO-A/B双星组合体成功分离,双星互相拍照。
8月30日,DRO-A/B卫星与2024年2月发射的DRO-L卫星成功构建K频段星间链路。至此,全球首个基于DRO的地月空间三星星座成功实现在轨部署,实现三项国际首次突破:
国际上首次实现航天器DRO低能耗入轨。
国际上首次验证117万千米K频段星间/星地微波测量通信链路。
国际首次验证地月空间卫星跟踪卫星定轨导航新质能力。
同时,天基测定轨技术也完成了突破(3小时星间数据达到传统2天地基测量精度)。据监测,双星组合体最终轨道远地点达58万公里,超越地月平均距离。
目前,我国构建的三星星座已稳定运行200余天,成功开展伽马射线暴探测、原子钟在轨验证等科学实验。
该星座作为地月空间"天然良港",具备低能耗驻留、全域可达等特性,未来可为月球基地导航、深空探测提供支撑。
据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研究员王文彬介绍,这项成果在国际上首次验证了利用卫星跟踪卫星,而不是地面去跟踪卫星,相当于是把传统的地面站变成了一颗卫星,放到了一个低轨的轨道上,为我国未来的地月空间探索,包括深空探索开辟了一个新的技术途径,更多地去服务于地月空间的各种各样轨道的定轨、导航、授时,为我国将来开展大规模地月空间商业活动提供了一个高效的解决方案。
用户13xxx33
牛逼[点赞]
yh 回复 04-17 11:09
真牛逼[点赞]
对方正在怼入 回复 yh 04-17 17:12
年轻科学家牛逼
迷人的大反派
致敬航天科技工作者,科学有险阻,只要肯登攀!
用户10xxx43
泱泱华夏代代有人才
东风吹 回复 04-17 12:29
每代人都有自己的责任[呲牙笑]
用户10xxx43 回复 东风吹 04-17 17:28
优秀
树漫
太牛逼了,向航天科技工作者致敬!
苜蓿花园
惊心动魄!太牛了![点赞][点赞][点赞]
静静的聆听彡
加油!!!
杨小酌
太空中国精英世界第一
70年代剪刀手
救一颗卫星 对于别的国家来说就是捕获一颗卫星[笑着哭][笑着哭]
时间逝去如流水
应该是星箭分离后,卫星组合体受到某些太空垃圾的撞击导致的卫星组合体失控旋转偏离预定轨道,并且撞坏了太阳翼的联轴器,所以太阳翼才是一个弯折扭曲的状态……但是从报道来看,还能对日展开发电向卫星设备充能供电来看,被撞坏的联轴器没有完全断开,里面的电路基本完好……
时间逝去如流水 回复 04-17 13:17
而且意外撞击并没有损坏通信设备,如果通信设备损坏断线失联了,那才是真正的抓瞎了……
HY
那就叫实力
无语恨轻别
为伟大的,积极进取的航天人点赞!鼓掌!加油!并致敬![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比心][比心][比心][比心][比心][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
Smile365Q
这样的航天世故要举一反三。
my god
遥遥领先,必须是遥遥领先![呲牙笑][点赞]
热衷瀏珊
看不懂,但感觉挺牛[笑着哭]
Hugo
一支平均年龄不到 34 岁的科研团队进行一场持续 123 天、850 万公里的太空救援行动,还有几位学生也参与到“太空救援”中,甚至包括 00 后博士研究生。这才是最厉害的👍🏻
韩八路
每秒200度,这是直线运动还是旋转运动啊?
时间逝去如流水 回复 04-17 12:55
通俗点说就是,本来稳定可控的飞行轨道,因为某种意外因素失去控制,无法依靠自身动力稳定姿态,导致卫星以自身质量中心为圆点做翻滚旋转运动,这一圈是三百六十度,每秒两百度的意思就是一点八秒旋转一圈……
用户43xxx79 回复 04-18 10:26
就是自旋,像个陀螺一样旋转,大概1.8秒自旋一圈。
月光晒谷
调整发射失利卫星进入正确轨道,凸显太空科技实力和操控能力。
小馨怡Baby
救援成功之前也没有看到发射报道和失利消息,成功之后才知道
周嘿芽
共振轨道有点看着晕呀
风之子
中国航天威武,这么高难度的危机处理挽救宝贵的卫星。虽然损失了燃料但可以用我们的高科技实践25号加油奶妈加注燃料补充寿命。
林忠纯
挑战不可能[点赞]
用户14xxx07
你别乱编,什么时候失利过?[得瑟][得瑟]
踏血寻梅
祝贺🎉
用户10xxx77
那还是阿三哥厉害,正常登月就差不多这个难度,要是遇到意外,那不就只能听天由命了
喘戏
怎么没有说明卫星太阳翼是怎么受损的?是撞到其他东西了,还是操作失误?
时间逝去如流水 回复 04-17 13:27
我认为是撞击导致的太阳翼损坏弯折扭曲,而且是撞击导致的失控旋转偏离轨道,单单只是旋转不可能把太阳翼固定架损坏成那个样子……
时间逝去如流水 回复 04-17 13:22
我认为是撞击导致的失控旋转,单单只是旋转的离心偏转力不可能把太阳翼的联轴器损伤成那个样子……
千年兔纸
来人解释下,120个小时。本人不懂勿喷
流浪艺人马嘉祺
能把即将报废的卫星救活,我们的航天科技人员功不可没。为我们的航天科技人员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
我是你得不到的美男子
卫星发射失利会不会也是计划中的一部分[笑着哭][笑着哭]
猫咪的针线包
这中间总结的经验那才是无价之宝
天堂之音
是不是有点万里纫针的意思[点赞][鼓掌]
红蝶在线吃瓜
为什么发生发射故障,要好好总结,亡羊补牢,堵上这个漏洞,以后不再发生
夜雨声烦
燃料又用了不少,寿命大幅缩短,但总归是赚的
扇不善良
祝贺祖国! 所有科研工作者辛苦了!向你们致以来自普通老百姓的真诚敬意和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祈祷][祈祷][祈祷]
私奔到月球
美国电影情节中国来实现
用户14xxx07 回复 04-17 11:18
放屁,三十年前人家就可以去太空修复升级哈勃望远镜了。
茉莉花茶般芳香
我国还没有一部反映航天科技的电影[比心]这应该是一个爆火的电影[玫瑰]
YY
[点赞][点赞]
家国方兴
实力不允许低调了
十字路口
还好科技掌握在了文明手里
晃晃
只讲好的,事故、问题从来不公开
舞小白
[加油]华夏文明再次回到世界王座!
用户27xxx38
喷子有没有?吃我一拳!
多情贱客无情贱
感觉是故意的,为了验证一项新技术[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
太阳炉火纯青
现在中国太空人才强的厉害[点赞]
网络已不再帮谁
美国:我们电影“太空战争”是真实的[笑着哭]
滨哥
加油,我的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