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癌:被低估的妇科杀手

新浪财经 2025-04-16 20:52:16

转自:新华社客户端天津频道

今年4月15日—21日是第31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中国抗癌协会子宫体肿瘤专委会届时将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持续推进癌症防治工作。

据介绍,今年的科普活动包括2场线上及分布于全国6个省市的8场线下活动,旨在普及癌症防治科学知识,倡导群众践行健康生活方式,控制癌症风险因素;鼓励高风险人群主动参加癌症筛查,促进早诊早治;指导癌症患者及时接受规范化诊疗,并定期复查。通过全过程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生活。

专家表示,近年来子宫内膜癌发病率在我国呈现上升态势,并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专家表示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及时干预控制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及时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适龄生育等都是预防子宫内膜癌的有效方式。

中国抗癌协会子宫体肿瘤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妇瘤科主任医师曲芃芃表示,子宫内膜癌近年来发病率无论是在全球还是在我国都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在我国一些大城市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甚至已经超越宫颈癌,应引起重视。

据介绍,大约5%的子宫内膜癌是由遗传引起,这类患者的发病年龄通常比非遗传患者年轻10至20岁,并且他们全身多个器官发生恶性肿瘤的风险也更高。此外,当雌激素持续升高,而孕激素相对缺乏时,也可能引起子宫内膜癌。

“功能性卵巢肿瘤可能导致体内雌激素的异常释放,肥胖及代谢性疾病如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长期摄入含有雌激素的药物、补品和保健品等可能导致雌激素升高。绝经延迟,卵巢排卵障碍如无排卵性异常子宫出血、多囊卵巢综合征等则可能导致孕激素相对不足。”曲芃芃说,“这些因素都可能增加患子宫内膜癌的风险。”

子宫内膜癌的发展过程往往缓慢而隐匿。曲芃芃表示,在病变的早期阶段,最重要的预警症状是异常子宫出血。其中,月经周期的异常变化常常是子宫内膜疾患的首要信号。此外,出现子宫内膜增厚或不均匀、宫腔内有占位时,也应提高警惕,进行进一步检查。

专家表示,子宫内膜癌的治疗策略涉及多种方法,总的来说是以手术治疗为主,整合放疗、化疗、靶向治疗、生物治疗和内分泌治疗等。

“随着子宫内膜癌发病年轻化,患者保留生育功能的需求也随之增加,对于年轻且有强烈保留生育功能需求的子宫内膜癌患者,如果经过谨慎选择符合保育条件,可以进行保留生育功能的治疗。”曲芃芃说。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