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记者詹慧雯印梦怡
“我发现杭州不少社区新开了书房,走街串巷的时候更有书香气了。”最近,杭州姑娘小雪欣喜地向记者分享了她的这一发现。
作为土生土长的杭州人,她从小就爱逛社区的小书店和报刊亭,后来又眼睁睁看着它们关门。实体书店的萎缩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情,但在电商和电子书的冲击下,很多书店的微博利润支撑不起店铺租金,即便是杭州知名书店纯真年代,也时常面临经营不下去的困境。
摄影詹慧雯印梦怡
但令人可喜的是,近期社区书房正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成为杭州街头的新场景。
这些书房多扎根于烟火气息浓厚的街区里,场所由街道提供,引进各式各样的运营者。不仅提供书籍销售、借阅、咖啡、茶饮,还承载起社区服务的功能,成为城市中不可或缺的“文化客厅”。
社区书房纷纷开业
既有设计感又有书香气
4月11日,位于西湖区北山街道金祝社区的“阅享北山”书房开启试营业。这家书店占地300㎡,比邻保俶塔实验学校,由原“西湖书房”改建而来,整个书店以白色系为主色调,通过外立面的大面玻璃以及室内的镜面天花板,营造出通透明亮的视觉效果。极具设计感的空间场景,在周边一片老小区里显得格外吸睛。
摄影詹慧雯印梦怡
据北山街道文化工作负责人杨依飞介绍,“阅享北山”书房引入了第三方运营单位,并与新华书店合作,打造成新华书店的一个小连锁社区店。“不同于一般社区书房,这里的图书更新会更快,场地设计也更为温馨。书房里还内设了一个小型的疗愈空间,负氧离子可以达到普通空间的几十倍甚至几百倍。”
书店主理人晓林告诉记者,除了提供书籍、咖啡、茶水、文创类产品之外,书房还会售卖一些公益性质的花艺、共富工坊的酸奶,甚至尝试去做一些学生放学后的托管业务。“尽可能地加强和居民日常生活关系的紧密度,让居民愿意坐下来,留下来。”
裘先生是对面金祝新村的业主,记者来现场采访时,他坐在书店门口的长桌上,点了杯咖啡正在办公。他告诉记者:“去年这里在装修的时候我就注意到了。因为我是自由职业,小孩又在隔壁保小读书,在这里办公实在太方便了,环境又好。”
摄影詹慧雯印梦怡
位于复兴南街的稻田读书去年12月8日正式启用,已经运营了4个多月。稻田读书距离地铁4号线复兴路站约400来米,就在清怡花苑小区街边底商里。大门口是白色和原木色主色调,还站着一只草编青蛙娃娃,大面积玻璃窗旁写着“八卦田生物多样性室内研学课堂”,处处传达着舒适的氛围,让人愿意进去坐坐。大门口和进门的咖啡空间都有桌椅可以休息,往里走是一个较大的共享空间,有学生们正在大长桌上讨论着事情,有客人正在书架前驻足,俨然是有模有样的书店结合咖啡店的场景。
社交平台上一位周边居民今年3月初点评道:“家附近新开的书店,咖啡还不错,点过好几次外卖,路过发现装修也很不错,很适合办各种活动,家附近能开这样的店,表示非常开心。”
摄影詹慧雯印梦怡
街道和社区提供场地
运营方为居民提供公益活动
记者发现,这些社区书房区别于过去社区便民服务中心的阅读空间,在空间场景的设计上更像是如诚品、单向空间等书店综合体,既卖书,也可以喝咖啡,还能进行文化的交流和艺术的展览。此外,这些书房有专业的运营方,而不是由社区志愿者提供服务。
而与普通实体书店的区别,在于场地是由街道和社区提供的,大部分运营方不需要承担租金成本,他们只需要在运营上自负盈亏。街道和社区对于运营方的要求,是为社区居民提供文化公益服务,且有明确的活动数量要求。
“阅享北山”书房不仅仅是一个阅读空间,同时也是一个社区场景化运营空间,会通过定期组织活动,来链接一些社区居民所需要的日常生活场景。
比如“阅享北山”书房和浙江省社区研究会、浙江省新家庭儿童成长发展中心合作,定期对周边居民进行一老一小心理健康的关怀和教导。“我们会尝试通过怀旧文学、生命教育类书籍,结合分享会、手作体验(如书写回忆录)等,来缓解老年人的孤独感。通过绘本共读、角色扮演等形式,来引导儿童情绪表达,增强自信心。”据浙江省社区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浙江省新家庭儿童成长发展中心理事长顾俊峰介绍,他们的核心理念是通过“阅读疗法”改善老年人与儿童的心理状态,促进代际互动,接下来,还将启动社区阅读心理师工程。
摄影詹慧雯印梦怡
稻田读书的前身则是海月桥社区办公用房。海月桥社区书记赵越告诉记者:“其实从前几年提出‘未来社区’概念的时候,我们就考虑打造‘家门口的便民生活圈’。2024年,街道和社区开始牵头将这一处办公用房腾出来,开放给业主。究竟要引入什么样的第三方运营方呢?为此我们联合辖区内的业主代表们邀约过近20多家企业,最后才筛选出了‘稻田读书’来运营,由我们提供场地,运营方需要每年做足够数量的公益活动回馈给周边居民。”
从去年底开始,稻田读书就举办了《让童年遇见童谣》插画展、《瓶花开落纪春冬》南宋插花展等关于美学生活的系列展览,不定期的新书发布会活动,日常还有电影放映活动等等,成了名副其实的“家门口的文化客厅”。在社交平台上就有网友点称:“参加了一场稻田读书的讨论活动,有趣又有深度。”
“其实现在来稻田读书的已经不止我们社区的居民了,隔壁社区或更远的读者也会来打卡。”赵越笑着说。
摄影詹慧雯印梦怡
一场正能量的“双向奔赴”
助力文化强省、书香浙江
像“阅享北山”书房、稻田读书一样的社区书房来说,正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浙江的各个街区。浙江省委书记王浩在今年2月谈及加快建设高水平文化强省时表示,要大力建设书香浙江,打造一批特色书店、乡村文旅书屋、阅读街区等。
通过街道和社区提供场地并引入专业第三方运营的模式,是一场正能量的“双向奔赴”。这种模式避免了传统实体书店因为高租金而难以生存的困境,大大减轻了有文化情怀的运营方的经营压力,只需要用心做好书房运营,并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服务好周边居民,对打造阅读街区、文化强省和书香浙江形成助力。
浙江工业大学管理学院教授、空间创新与可持续研究团队负责人张娟锋认为,大力发展有专业团队运营的社区书房,一是可以提升全面居民的文化素质,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二是可以推动学习型家庭、学习型社区、学习型社会建设;三是可以丰富居民的文化生活,培养良好的城市文化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