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闻网2025年4月17日讯(深圳特区报记者周雨萌)“别人下班,我上岗!”4月15日18点10分,宝安区政务服务中心AI智能体机器人“小宝”收到企业办事资料递交,并开出第一份收件回执。这位正式上岗的AI智能体机器人“小宝”,突破了人工服务瓶颈,解决了政务服务中的办理时间痛点。
据悉,“小宝”智能体机器人主要应用于夜间值班办事场景,包括核验人证相符、验证证件原件、文件扫描上传、接收纸质材料、业务预约以及业务咨询导办等功能。目前,“小宝”智能体机器人已实现“发放高龄老人补(津)贴事项”等高频事项的智能引导办理和智能辅助收件。
据介绍,“小宝”智能体机器人夜间政务服务实行预约办,通过“i深圳”APP进行预约即可由“小宝”辅助办理业务。以“办理老年人补贴”为例,市民对“小宝”说,“我要办理老年人补贴”,“小宝”即可语音引导完成身份证读取、现场拍照、拍户口本、拍颐年卡等办理步骤,“小宝”将智能识别所有材料信息后智能生成表格上传,并打印回执,3分钟轻松搞定。
技术上,“小宝”智能体机器人深度融合“腾讯混元+DeepSeek”双核政务大模型和宝安区专属知识库,涵盖14个业务领域、20个行业、19个主题、12个类型近3万余条政务数据。市民可通过语音输入向“小宝”咨询各类问题,如人才房申请、房屋租赁凭证备案等。
基于“腾讯混元+DeepSeek”双核能力和腾讯云知识引擎,“小宝”具备语音识别、文字识别等多模态能力,能够分析并理解复杂的语义内容;结合宝安区专属知识库,“小宝”可以实时掌握最新办事指南、政策信息等,并通过深度思维链分析理解办事意图,确保咨询服务精准可靠。
接下来的一个月时间里,除部分特殊情形必须到线下窗口事项外,宝安区政务服务中心受理的275个事项均可通过“小宝”收件,占线下收材料事项的76%。未来,具有深度学习能力的“小宝”将逐步打通其他事项的收件逻辑,与其他智能设备互联互通,适用于更多服务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