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之星消息,根据市场公开信息及4月16日披露的机构调研信息,国泰基金近期对3家上市公司进行了调研,相关名单如下:
1)翔楼新材(国泰基金参与公司特定对象调研)
调研纪要:翔楼新材在机构调研中表示,安徽工厂轴承材料利润率略高于汽车,售价可能在1万元以上,单吨盈利预计高于汽车业务。板材替代棒材在汽车、轴承、机器人领域成为新发展方向,公司基于成功案例推进技术迭代合作。公司无年降要求,50%客户逐月调价,50%客户锁价模式,利润率较为稳定。汽车领域增量来自老客户和新客户,尤其在被动安全系统方面预计实现增量。公司在材料研究、模具技术、热处理及工艺方面具备优势,与冲压厂商合作生产柔轮半成品。板材冲压工艺难点包括产品尺寸和厚度限制、生产批量要求、模具成本高昂。安徽工厂下半年将有一部分产量用于轴承材料,设备工艺与汽车材料相似,只是机械设备上做了升级。舍弗勒的增量持续增长,2024年成为公司第一大客户,2025年增量趋势仍在延续。安徽工厂未来几年的研发费用可能会持续增长,因为轴承、机器人等领域许多新项目将放在安徽进行研发。若美国关税持续提高,公司可能暂停对美出口,但海外收入占公司整体比重不到1%,影响较小。公司关注其他领域,但布局前提是要有足够的体量,材料也可应用于高铁、航空等领域,但因研发团队人数有限,目前尚未开发。公司提供的柔轮半成品可帮助客户省略前7道工序,但后续8道工序仍需客户自行完成。冲压工艺的优势在于降本增效和疲劳性能提升。公司核心优势在于长期积累的材料研发经验、强大客户群及丰富项目经验,形成了难以复制的竞争壁垒。材料研究院不仅开发减速器材料,还在探索机器人领域的其他板块,目标是从单一零部件拓展至所有零部件。
2)海陆重工(国泰基金参与公司特定对象调研)
调研纪要:公司主营业务包括工业余热锅炉、压力容器、核安全设备制造销售,环境综合治理服务,光伏电站运营。公司自1998年开始制造核电设备,涵盖多种核安全设备,第四代核电装备项目预计2025年下半年开工,2026年下半年投产。2025年一季度净利润预计涨幅50%-65%,因订单质量改善,高毛利产品订单占比提高。未来将继续深耕主业,加大技术创新和管理力度,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3)博士眼镜(国泰基金参与公司特定对象调研&分析师会议&电话会议)
调研纪要:公司积极拥抱智能化浪潮,洞察真实消费需求,努力将传统与智能进行更好的融合,致力于智能眼镜“最后一公里”的验配服务。公司逐步构建专业的智能眼镜选品团队,确保门店选品始终处于行业前沿;强化与科创企业的合作力度,为智能眼镜厂商提供产品改进建议,实现互利共赢;合理增加智能眼镜专柜的铺设布局,打造智能眼镜展示专区,目前已在100余家零售门店内铺设智能眼镜专柜,使消费者能亲身体验到智能眼镜带来的科技魅力,利用“先体验、后购买”的模式提升产品转化率;公司业内首创“智能眼镜销售能力认证”证书,展示了公司在智能眼镜销售领域的专业实力和领先地位。公司计划投资35,012.20万元在全国重点城市新建225家眼镜门店,并升级改造现有门店,提升市场占有率和品牌知名度。公司通过全渠道布局、数字化组织变革、强化供应链管理、拓展线上渠道等措施夯实自身优势。
国泰基金成立于1998年,截至目前,资产管理规模(全部公募基金)6953.45亿元,排名14/210;资产管理规模(非货币公募基金)3981.92亿元,排名15/210;管理公募基金数465只,排名12/210;旗下公募基金经理57人,排名16/210。旗下最近一年表现最佳的公募基金产品为国泰中证全指集成电路ETF,最新单位净值为1.33,近一年增长70.01%。旗下最新募集公募基金产品为国泰富时中国A股自由现金流聚焦ETF发起联接A,类型为指数型-股票,集中认购期2025年4月7日至2025年4月25日。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智能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