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董彤)记者从哈尔滨市卫生健康委获悉,为健全完善政府投入机制,增强市县级公立医院诊疗能力,推进智慧医院智慧化服务,加快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医联体建设,锚定医防协同、医防融合,提升应急处置、医疗救治能力,《哈尔滨市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实施方案》经财政部、国家卫健委审批通过。日前,市卫健委、市财政局联合发文,要求结合《方案》的落地执行,加快建立以基层为重点的分级诊疗体系,努力打造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的“哈尔滨模式”,让全市人民在医疗服务上享有更多、更充分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全面激活公立医院服务体系新效能
此次哈市获批《方案》是国家第三批、我省首个示范项目城市,实施周期三年。《方案》针对哈尔滨市的实际情况,详细规划了55个建设项目,示范项目涉及中央补助资金共计5亿元。其中:省级示范项目6个、市级24个、区县(市)25个。
《方案》要求,由国家支持、省市两级财政及其他渠道配套资金投入。到2026年,建立健全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基本建成与本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居民健康新需求相匹配的功能完善、分工明确、层次清晰、上下联动、区域协同、医防融合,全面激活发展新效能。通过3年的示范项目建设,优质高效的公立医院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基本实现“大病不出省、一般病在区(县)、头疼脑热在基层解决”的总体目标。
《方案》明确,强化政府投入主体责任,建立稳定的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投入机制,抓实符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的公立医院、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基本建设和设备设置、重点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特别是医疗卫生“一张网”的投入政策,确保信息“互联互通”“共享共用”建设的步伐行稳致远。设计信息化赋能医疗卫生健康项目3个,其中包括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能力提升项目,在“哈尔滨健康服务云”平台基础上,实现“全市卫生健康信息一张网”;智慧急救信息化平台项目,打造急救中心智慧指挥调度平台、救护车移动信息平台和医院急救响应信息平台;提升急危重症急诊急救项目,借鉴北京市基层急诊急救信息平台模式,打造“院前、院中、院后”一体化协同急救服务体系。同时落实对中医类医院、传染病、精神病等专科医院的投入倾斜政策,健全各级财政对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卫事件应急储备的长效投入机制,支持医防融合体系建设。
全面提高市级公立医院诊疗能力
《方案》提出,全面提高市级公立医院诊疗能力,以提升市属医院原有特色专科、专长技术入手,推动市属公立医院“一院一策”“一院一品”精尖专科发展,通过项目支持“跳起摸高”打造一批特色精尖专科,提升在全省、东北三省乃至全国的影响力。聚焦超声微(无)创诊疗中心、口腔种植机器人诊疗中心、肺结节规范化诊疗中心、泛血管病管理中心、艾滋病诊疗中心、口腔数字化技工中心、烧伤康复一体化中心、辅助生殖技术中心、老年医养结合中心、精神专科等一批特色突出的重点专科,打造形成全省、东北三省乃至全国领先的优势专科集群。设计市属11家医院示范项目19个,如市第一专科医院精神科一直处在东北第一、全国第十四位,通过打造心理卫生中心和未成年人心理健康中心项目,巩固其现有地位同时提升全国排名。市第五医院利用烧伤骨科技术优势,通过实施烧伤修复及运动康复技术能力提升项目,建立东北三省知名的烧伤救治及创面修复与康复一体化诊疗中心,推动省域烧伤救治水平显著提升,其优势学科影响力辐射更广。北京儿童医院黑龙江医院通过实施婴幼儿急诊急救技术能力提升项目和儿童发育疾病诊疗技术能力提升项目,可填补我省我市儿童营养精准评估与发育障碍疾病诊疗空白。
到2026年,争取建设国家级重点专科增加1至2个、省级重点专科增加8至10个、市级重点专科增加10至15个。全面提升我市居民的健康诊疗服务水准。
全面提升县级公立医院诊疗能力
《方案》要求,全面提升县级公立医院诊疗能力,支持并强化区县级医院肿瘤、传染病、精神病、急诊急救、重症医学、心脑血管、妇产科、儿科、老年科、中医科、康复医学科等临床专科建设,鼓励依托现有资源建立相关专科专病中心,全面增强县级医院诊疗救治能力,促进分级诊疗体系的逐步完善。到2026年,争取在县级医院创建省级重点专科2个、市级重点专科18个、县级重点专科50个,县级糖尿病等专病中心30个,县域内住院量达到91%以上。
据市卫健委副主任闫松介绍,党的二十大以来,全市卫生健康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借鉴和推广三明医改经验,全面推进各项改革任务,先后获批首批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城市、第一批全国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在全国率先推出综合性卫生健康便民电子地图,成立全国首个关爱健康志愿服务中心,基本满足了群众多层次、多元化健康服务需求。
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方案》的推出,旨在本着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进一步完善公平可及、系统连续、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发展新格局,让全市人民在医疗健康上获得更充分、更有成色的体验感和满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