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钢水到钢卷仅需7分钟,日照钢铁打造世界ESP中心|行走黄河

新黄河 2025-04-17 10:01:56

在钢铁制造领域,一场静默的技术革命正在改写行业格局。日照钢铁控股集团通过引进第五代ESP产线,将传统生产流程从3小时压缩至7分钟,创造出钢水到钢卷的“瞬变”奇迹。4月16日,行走黄河行进式媒体采访团来到日照钢铁控股集团,了解占该企业半壁江山的ESP产品。

ESP,即Endlessstripproduction,意为“全无头带钢生产”,被誉为继转炉炼钢、连续铸钢之后的“第三次钢铁工业技术革命”,代表了当今世界热轧带技术的最高水平。从钢水到钢卷,传统热轧生产线要一千多米长、流程需要3小时,而现在的ESP生产线仅有190米、流程只需7分钟,至少节能50%、节水70%、节省占地三分之二,而且厚度在1.2毫米以下的钢卷只有ESP能够实现批量稳定生产。

“就好比放进面粉和水后,直接出来面皮,看不到中间和面、擀面的过程。”日照钢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ESP薄板厂副厂长周永志为记者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

工序减少了,并不意味着产品质量变低了,相反,ESP生产线产出了“更薄更高强的带钢”。据悉,第1至第3条ESP生产线批量轧制出了0.8毫米超薄热轧钢卷,第4条生产线已经下探至0.6毫米,也就是相当于“四五张A4纸的厚度”,比其他企业的产品要薄一半多。而第5条ESP生产线投产可实现0.6毫米批量轧制以及0.5毫米试验轧制。最重要的是,由于热轧后就可达到冷轧的厚度,产品替代部分冷轧产品,可直接进行酸洗和镀锌后使用。

“我们ESP生产线相较于常规产线,整个产线长度只有190米,从钢水到钢卷仅需7分钟时间,能源能节省50%,全部生产流程、生产信息通过数据化方式进行展示,”周永志说,所有的生产装备、生产数据都能看到,“虽然我距离ESP生产线大约有3—4公里,但是数据已经全贯通。”

“原来铁水质量炼出来之后需要去化验,现在都是无人化的,钢水在锤炼过程中就可以自动预测成分,实时进行调整,这样节省了生产过程中的时间,提高了效率,包括生产过程中的质量也会大幅度提高,”据介绍,第五代ESP生产线被誉为继氧气顶吹转炉、连铸技术后的第三次钢铁革命,不仅让企业特色产品占据山东钢铁产能的十分之一,更支撑起三峡大坝、港珠澳大桥等国家超级工程的钢铁脊梁。

据了解,全球已经建成投产的ESP生产线共五条,日照钢铁控股集团就独拥四条,已实现了0.6毫米批量轧制以及0.5毫米试验轧制能力,填补了国内极薄热轧带钢高强钢的空白。

记者:李焜染摄影:李焜染编辑:刘丹校对:杨荷放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