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乐清:农业新质生产力赋能春耕生产

金台资讯 2025-04-17 11:07:08

孔丽琴

“一年之计在于春”,眼下进入春耕关键期,温州乐清各地通过使用农业生产新技术,实现智能化工厂育秧、机械化农田插秧,为粮食增产、农民增收注入新动能。

4月14日,石帆街道大林村的农田里,高速插秧机正在田间穿梭,伴随着机声隆隆,嫩绿的秧苗随传送带精准“落位”水田,均匀整齐。转眼间,稻田里嫩绿的秧苗随风摇摆,焕发着勃勃生机。

“这是乘坐式高速水稻钵苗移栽机,只要把育好的秧苗盘放置在设备上,农户不用下地,一天能完成50亩的水稻插秧工作。”乐清市一家农事服务中心负责人陈德胜告诉记者,过去农户常用的机械插秧技术主要是毯苗机插技术,该技术只能培育小苗,一旦秧苗个体过大,插秧效率下降,将严重影响水稻产量。但小苗抗低温能力弱,遇低温等不利天气易发生冻害,因此经常出现机插后再人工补苗的情况,费时费力。

为了破解这个难题,该中心打造水稻智能育秧生产线、暗室催芽室,引入高速水稻钵苗移栽机,实现钵苗栽插技术。由于钵体带土,可培养出大龄秧苗。而大龄带土秧苗抗低温能力相对较强,可提前移栽且成活率高。该技术的推广不仅促进了早稻的丰产稳产,也为当地农田“一年三收”争取了时间。

新农人,金扁担,种地不是旧模样。如今,在农业“双强”行动引领下,越来越多乐清农业人告别传统耕作模式,借力新技术、新农机,为全年粮食生产提质增效打下扎实根基。据悉,乐清已连续4年每年新增农机具超过1000台(套),全市水稻、小麦、油菜三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1.7%。

乐清的田间地头还有不少“黑科技”。在翁垟街道西门村的一家农事服务中心,一辆无人驾驶插秧机吸引了记者的目光。只见操作人员完成定位和调试后,将秧苗盘放在栽秧台上,通过仪器遥控,插秧机便在田间栽下一行行整齐的秧苗。

“过去至少要两个工人,一人开车一人插秧,现在通过‘北斗’卫星定位系统,无人驾驶插秧机可以做到自动规划插秧路径、自动避障、掉头和转弯,保障作业全程安全。”中心负责人陈丹介绍,有了科技加持,插秧可实现精细化、精准化和智能化作业,不仅降低人工成本,还能提高水稻亩产经济价值。

年轻力量的加入将科技引入农业,让农田作业更轻松、更精准。目前,该市有各类新农人4000余人,其中直接参与水稻生产的新农人近150人。

0 阅读:0
金台资讯

金台资讯

报道全球 传播中国 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