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油三酯就是血液里的脂肪,也是“油”的学名,平时吃的植物油、动物油都是甘油三酯。一旦人体甘油三酯含量过高,可能诱发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肝炎等一系列疾病。
如果体检发现自己甘油三酯高了,可以先从饮食入手改善。
《生命时报》综合多位专家观点,教你如何应对升高的甘油三酯。
避开4种饮食,有效降低甘油三酯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ICU主任医师薄世宁表示,多数人甘油三酯升高是因为吃的热量太多了,又不运动,热量消耗不掉,肝脏只能把多余的热量转化成甘油三酯,然后经过血液送到身体各地方储存,这就是血里甘油三酯高的原因。
所以,少吃热量大的食物,就有可能从根儿上降低甘油三酯。
1果糖
现在很多人戒油、戒肉,但每天喝奶茶、果汁等含糖饮料,这些饮料含有丰富果糖,果糖对甘油三酯的影响比脂肪还要大,摄入过多果糖,肝脏就要拼命合成甘油三酯,干不动时,肝脏就会变成脂肪肝,接着会引起代谢综合征。
建议每天糖摄入不超过25克,含糖饮料每周最好不超过一小瓶(200~350毫升)。
2精制碳水
现代人饮食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粗粮吃太少,精制碳水吃太多,餐后血糖像过山车一样,会影响血脂代谢,刺激肝脏合成更多的甘油三酯。
3坏脂肪
很多人血脂高了,脂肪不敢吃,这种做法是错的,应该少吃“坏脂肪”,适当补充“优质脂肪”。
坏脂肪一般指红肉里的肥肉、加工肉、各种高温油炸油煎食品,这些食物中含有很多反式脂肪和饱和脂肪。
要适度补充优质脂肪,如坚果、深海鱼、橄榄油等,这些食品含有丰富的欧米伽3多不饱和脂肪酸,能激活分解的酶,直接就把血液中的甘油三酯分解了。
4酒精
酒精可以说是真正的代谢刺客,一小杯酒看着量不大,但热量不小,进入人体后,酒精会合成更多的甘油三酯。
有研究指出,每周喝酒100克,它和血液中甘油三酯水平增加0.41毫摩尔/升具有相关性。经常喝酒的人,发生高甘油三酯比例是27.4%。
甘油三酯高,全身代谢都乱套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谢坤表示,血脂是个比较大的概念,包括胆固醇和甘油三酯,与高胆固醇血症相比,高甘油三酯血症与各系统疾病有密切关系,涉及面更广。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杨天伦表示,正常情况下,甘油三酯水平应小于1.7毫摩尔每升,1.8~2.2毫摩尔每升为边缘性升高,2.3~5.6毫摩尔每升为明显升高,超过5.7毫摩尔每升为重度升高。
欧洲动脉粥样硬化学会发表的标准则更严格:当空腹甘油三酯≥1.2毫摩尔/升时,富含甘油三酯的脂蛋白及其残余物就已开始在血液中累积;甘油三脂≥1.7毫摩尔/升时,会导致心血管病风险明显升高;甘油三酯≥10毫摩尔/升时,罹患急性胰腺炎的风险大幅攀升。
心血管疾病
虽然甘油三酯不具有直接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能力,但甘油三酯脂蛋白可直接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急性胰腺炎
高甘油三酯血症会使胰腺局部游离脂肪酸水平升高,pH值和微环境发生改变,发生微循环障碍、炎症反应、钙超载等,进而导致急性胰腺炎。
肥胖及糖尿病
高达50%的超重和肥胖人群会合并高甘油三酯血症,肥胖往往还伴有高胰岛素分泌和胰岛素抵抗。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甘油三酯逐步在肝细胞胞浆内沉积,这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慢性肾脏病
甘油三酯升高有可能引起慢性肾脏病,但是绝大多数情况下两者是共同存在的。慢性肾脏病患者中,高甘油三酯血症的患病率高达44.4%。
高甘油三酯应分级防治
生活方式干预和治疗原发基础疾病,是治疗高甘油三酯血症的基础。
除了饮食,规律运动有助加速甘油三酯分解,推荐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每周3~5次,如快走、慢跑、骑自行车等。
患有糖尿病、甲减,存在胰岛素抵抗、肾功能降低等问题的人,很可能出现甘油三酯水平升高,要定期体检,遵医嘱服药治疗。
谢坤表示,不同甘油三酯水平的人群有不同的解决方案。
轻度升高(1.7~5.7毫摩尔/升)
在排除继发性因素后,首选改善生活方式。如果患者具有较高的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可选择他汀类药物、欧米伽3脂肪酸、贝特类药物进行治疗。
重度升高(5.7毫摩尔/升以上)
除了改善生活方式外,治疗重点是预防急性胰腺炎。建议患者服用贝特类药物和/或欧米伽3脂肪酸。
最后强调,高甘油三酯血症属于慢性病,不论是改善生活方式还是药物治疗,都需要长期坚持。
(生命时报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