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元市青川县妇幼保健院顺利通过四川省卫生健康委二级甲等妇幼保健院等级评审,正式跻身“二甲”行列。这一里程碑式的突破,不仅标志着青川县妇幼保健服务能力迈上新台阶,更凝聚着绵阳市多年来的精准帮扶与两地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
青川县妇幼保健院成立于1959年,是青川县唯一一家婚前医学检查定点单位,承担着全县16万妇女儿童的健康保健重任。2018年,该院创建为国家“二级乙等妇幼保健院”。然而,随着群众健康需求的增长,医院在硬件设施、技术人才等方面面临挑战。为此,绵阳市对口帮扶工作聚焦青川县医疗短板,启动了全方位、深层次的帮扶计划。
精准帮扶,筑牢健康基石
四川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三次全会明确提出“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发展战略,强调要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促进省内先发地区同欠发达地区协同共兴。绵阳聚焦深化基层治理夯实发展基础、培养干部人才增强发展动能等方面重点开展帮扶,全方位推进青川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结对帮扶工作开展以来,绵青两地重点在人才培养、技术下沉、管理升级、医防融合等方面深度交流,截止到目前参观互访学习10余次,专家团队到青开展坐诊、手术带教、疑难病例会诊和创建指导等8批次,构建麻醉、儿科、儿保(生长发育、行为发育)、内科、皮肤、眼科、口腔、营养、心理、中医、新生儿科等专业结对子11个,帮助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和适宜技术18项。
在结对帮扶期间,绵阳市结对帮扶青川县前线指挥部多次走访调研,发现全县无新生儿救治场所,当即从帮扶资金中拨付90万元,新建145平方米现代化新生儿室,配备了新生儿辐射抢救台、多功能监护仪、床旁心电图机等先进的急救设施设备,为高危孕产妇和急危重症新生儿筑起了生命的港湾。
人才培育,激发内生动力
机制畅通是帮扶工作的坚实基础,继2017年绵阳启动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到青川县妇保院开展传帮带派出9名业务骨干后,2023年,绵阳市又通过省内托底性帮扶途径选派“管理+业务”干部2名长期到青川驻点,建立起绵阳-青川妇幼专科联盟,重点围绕医院党的建设、运营管理、人才培养等行政管理和孕产妇保健、儿童健康管理、出生缺陷防治、妇科疾病筛查等核心业务展开,通过技术帮带、人才帮育、学科帮建,推动县妇幼保健院实现管理流程再造和业务流程优化。
人才培养是帮扶工作的重中之重。绵阳市为青川县量身定制了人才培养计划,选派6名一线医护人员和4名管理干部到绵阳跟岗学习、短期进修,通过“送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为青川县妇幼保健院培养了26名业务骨干。这些“种子选手”成了各个科室的中坚力量,带动了整体服务能力的提升。
不仅如此,青川县妇幼保健院充分利用“云上妇幼”平台,实现了与绵阳市妇幼保健院医疗资源互通共享。“通过加入绵阳市妇幼专科联盟单位,青川县域内妇女儿童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绵阳市级专家同质化的医疗服务。”青川县妇幼保健院党支部书记赵丽萍介绍。
展望未来,共绘健康蓝图
帮扶工作结出了累累硕果。青川县妇幼保健院顺利通过二级甲等妇幼保健院等级评审,跻身“二甲”行列。2024年,全县出生人口数606人,连续10年保持孕产妇零死亡;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降至1.65‰,婴儿和新生儿死亡率均为零;高危孕产妇管理率、住院分娩率均达100%。这一组组亮眼的数据,见证了帮扶工作的显著成效。
绵阳市结对帮扶青川县前线指挥部表示,助力青川县妇幼保健院创建“二甲”不是终点,而是深度帮扶的新起点。未来,两地将继续深化合作,聚焦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在资源整合、技术帮扶、人才培训、科研指导等方面持续发力,全面提升青川县妇幼健康服务水平,助力乡村振兴与健康中国建设,让健康福祉惠及更多百姓。
绵阳市与青川县的携手共进,不仅托起了当地妇幼健康的希望,也为区域医疗协同发展树立了典范。(鄢怀林、周夕坪、曹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