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韵达(300227.SZ)昨晚发布公告,称拟以现金方式收购深圳市亿联无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亿联无限”)100%的股份,对价不超过6.5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近一个月前光韵达刚刚发布其2024年业绩报告,因为对商誉、应收账款等进行计提减值等原因,期内公司扣非归母净利润亏损4810.71万元,为上市以来首次亏损。与此同时,由于行业竞争加剧,光韵达的毛利率和净利润持续下滑。
在公司看来,此时再谋跨界收购,一方面能够“延伸公司在电子制造产业链的布局”,另一方面,也是“为公司带来新的营业收入和利润增长点”。
但钛媒体APP梳理发现,收购标的亿联无限IPO折戟时的诸多问题尚未解决,此次收购是否能够帮助光韵达扭亏为盈,还需要时间的检验。
冲刺创业板失利,持续成长性存疑
亿联无限是一家典型IPO失败转并购的标的。
2023年6月,深交所首次受理亿联无限的上市申请。但深交所发布第二轮问询函时,公司还未来得及回复,其上市梦便被深交所一纸公告无情终止。
公开资料显示,亿联无限主要从事宽带接入设备、无线网络设备等网络终端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产品为光网络终端(ONT)、无线路由器、DSL终端等。公司客户主要在海外市场,2022年海外收入占比超过90%。
作为曾冲刺创业板的“折戟者”,亿联无限的核心争议仍未消散。其中,突击分红、“低价”增资和持续成长能力存疑最受市场各方关注。
据招股书,亿联无限原计划募资3.68亿元用于长沙生产制造基地建设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补充流动资金,但在报告期内却合计向股东现金分红了6500万元。同时在账面存有1.42亿元货币资金情况下接受自然人“低价”突击增资2000万元,该轮融资估值仅为IPO估值的一半,公司内部治理存在较大漏洞。
更值得关注的是亿联无限持续成长能力。其2022年营收同比激增80.52%,显著高于行业24.77%的平均增速,引发监管部门首轮对其境外销售真实性的重点问询。
根据亿联无限的回复,公司2022年业绩增长原因,主要是印度客户和P国客户采购大幅增长。彼时,印度在政策推动下,光纤占固定宽带比例(光纤渗透率)由2020年初的14.11%增长至2022年末的80.17%。随伴固定宽带接入特别是光纤接入的增长,印度市场对光网络终端和无线路由器需求大幅增长。
而P国客户的采购增长,则主要是2022年受地缘政治因素影响,以欧美为主的通信设备撤出P国市场,留下较大市场空白。
换句话说,亿联无限2022年的业绩高增长,具备较强的偶然性,后续业绩增长能力存疑。由于光猫、路由器等产品使用寿命为3-5年,用户的复购率较低。与此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海外通信基础建设也逐渐趋于完善,亿联无限面临的业绩增长压力也将进一步加大。
根据国贸通统计的数据显示,2018年路由器出口平均单价约为52.72美元/台,2022年平均单价为64.74美元/台,为历年最高,而到了2024年,平均单价降至42.09美元/台,出口价格的降低也一定程度上说海外市场竞争加剧。与此同时,2020年国内路由器出口达到顶点后,已经连续4年下滑,也一定程度上说明海外市场需求放缓。
亿联无限的销售主要面向海外,公司产品主要为光猫和路由器,面对路由器出口价格和数量的下滑,公司未来的成长性也将遭遇市场拷问。
首亏后定增补流收购谋变
光韵达主要业务是提供激光应用服务和智能制造创新解决方案。2017年-2020年,为拓宽业务线,公司先后进行过两笔收购,包括2.21亿元收购上海金东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金东唐”)100.00%股权、分两次合计4.34亿元收购成都通宇航空设备制造有限公司49%股权,溢价率分别为310.70%、566.68%。
然而,这两笔收购未能阻挡公司业绩疲软步伐,光韵达归母净利润连年下滑。2020-2024年,公司销售毛利率分别为42.45%、39.48%、39.32%、29.38%,连续4年下滑。2024年公司扣非归母净利润亏损4810.71万元,为上市以来首次亏损。
其中,公司2017年收购子公司金东唐净利润亏损3461.15万元,资产减值损失计提了2423.96万元。公司在年报公司,主要系自动化设备产品行业竞争激烈,毛利率下降,整体毛利下降。
眼下来看,此次收购是光韵达在业绩承压下的一次破局之举。公司在公告称,“本次交易有助于公司切入网络通信设备制造市场,有助于为公司开拓国内的消费电子领域客户提供支撑,以及开拓海外市场,为公司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
钛媒体APP注意到,光韵达账上的流动资金略显紧张。截至2024年末,光韵达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3.74亿元,不足以覆盖此次收购交易对价。
近期光韵达正筹划定增补充流动资金。2024年12月,公司抛出4.49亿元定增补流预案,因股东大会未通过流产。今年2月初,光韵达再抛出定增预案,公司拟向定控股股东隽光投资的全资子公司,募集不超过3.72亿元。募资资金将全部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二级市场方面,公司股价今日开盘冲高,涨幅一度超过13%,后回落收涨5.51%,报8.23元/股。(本文首发钛媒体App,作者|周健,编辑|曹晟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