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在工程师的指导下搭建建筑模型,开展科学实验。
孩子们在体验“有趣的工程车”。
在深圳龙岗,有这样一所学校,为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把课堂搬到工地上,让学生近距离接触塔吊、起重机、挖土机、打桩机等各类工程装备,与建筑工程师、工人面对面体验职业“工地搬砖”,学生都说这样的课堂“有意思”!
原来,这是龙岗区外国语学校(集团)行知学校的学生们因地制宜,围绕“有趣的工程车”开展的PBL主题项目式学习,对大基建工地上的一些工程装备进行了有趣的探究,“玩”出新高度。
研究选题
缘于对工地“好奇”
学校二期工程正在建设,学生每天都会被工地上的各种工程车所吸引。
“这个大机器是做什么用的?”“打桩机是怎么工作的?”“哪个机器发出的噪音最大?”“塔吊司机怎么上洗手间?”“起重机为什么那么有力?”……
看到学生对工地充满好奇,学校表示,与其设立围挡隔离工地,不如开设“工地课堂”,让学生走进工地,开展“有趣的工程车”PBL主题项目式学习。
研究过程
工地课堂解锁职业新体验
PBL项目式研究小组经过探讨梳理、查阅资料AI深度思考等方式,确定了四个研究方向。
TA们把课堂搬到工地上,化身工程车司机,解锁职业新体验;与塔吊司机视频连线,第一视角学习体验塔吊的操作;与工程师面对面,了解工程车背后的工作奥秘;走访工程项目部,与工程师对话,探索基建工程背后的科学知识;采访建筑工人,实地调查工人的工作强度、收入,工程车的操作技巧、原理;在学校专门搭建的“工地观景平台”仔细观察、记录工程车的工作过程,在工程师的指导下搭建建筑模型,开展科学实验,了解工程车机械运作的力学原理。
学校还邀请“工程师爸爸”进课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这个老爸“真酷”!孩子们用DeepSeek分析数据,了解工程车运营成本以及经济收益,把课堂搬进工地,书本上的杠杆原理、力学结构职业介绍、数学计算……抽象的理论在这堂课上变得具体而鲜活。
打破传统
让孩子站在学习舞台正中央
把课堂搬到工地上,打破传统课堂壁垒,让学生站在学习舞台的正中央。同学们经过一个多月全面深入研究,面向全校师生、家长进行了成果汇报展示。PBL项目式学习成果汇报会上,孩子们信心满满、侃侃而谈,家长纷纷点赞:这是教育最美好的模样!
同学们收获的每一点进步与成长都离不开老师在背后的指导和付出,本次项目式学习汇报,学校邀请家长代表、工程方代表来到现场,作为“大先生”见证同学们的成长,其他家长通过云端直播,观看学习汇报。
据介绍,该校以龙外集团“五度”评价为指引,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从学生参与度、学习自主度、情感与态度、思维活跃度、目标达成度出发,让学生看到更多元的自己,发现不同的成长路径。
学生王雨夕感慨:“原来我的问题如此重要”。
袁同学家长说,儿子把压岁钱买了工程车模型,要研究传动系统,很感谢学校让“沉迷手机”变成了“沉迷学习”。陈同学家长表示,自己深刻体会到:“让孩子在实践中探索真问题,才是教育最有生命力的模样。”
该校陈老师说:“教育的终点不是试卷上的分数,而是学生面向未来世界的解决力与创新思维。”该校相关负责人表示,让学习自然生长,龙外(集团)行知学校在“美好教育”的引领下,积极探索学习方式的变革,让教育与社会同频,让成长与生活共振。
采写:南都记者王童
通讯员陈杰李创李施雨通讯员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