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是靠反元起家的,为何建立明朝后,承认元朝的正统地位?
朱元璋是打着反元的旗号起家的。尤其是他在《奉天讨元诏》中,历数元朝统治者的罪恶,认为元朝本来是夷狄,认为从古至今就应该是“夷狄居外以奉中国”而不是“夷狄居中国而制天下”,同时号召天下百姓“驱除胡虏,恢复中华”。然而他上台后,却承认元朝的正统地位,认为明朝是继承了元朝法统建立的朝代,那么这是怎么回事呢?
中国古代盛行一种王朝更替的法统观,认为每一个朝代都是在继承前一个朝代法统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那么,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他面临的选择就是两个,要么继承宋朝的法统,要么继承元朝的法统。对于朱元璋来说,继承元朝的法统,显然才是一种正确的选择。为什么这么说呢?
古代王朝更替有一种“天命观”,就是说后一个朝代之所以推翻前一个朝代,是因为前一个朝代“气数尽了”。元朝倒行逆施,自然“气数尽了”,自然应该被推翻。而明朝“天命所归”,所以应该建立。假如不承认元朝,那么也就意味着宋朝并没有“气数尽了”,赵宋家族还得坐天下,而赵宋家族坐天下,最有资格的,应该是韩林儿。因为韩林儿的父亲韩山童传说是宋徽宗的后代,他在起义过程中也建立了“宋”。尽管后来韩林儿意外落水去世,照理也应该去他的家族找“天子”,这对于朱元璋来说,是很致命的。
再一点,如果不继承元朝的法统,由于当年宋朝的版图面积比较小,北方大部分地方不属于宋朝。哪怕是北宋,其版图面积也是比较小的。这也意味着明朝建立后,北方大部分地方应该属于北元的,明朝没有资格收复和统一。这样做,必然给明朝的北伐带来巨大的法理上的麻烦。朱元璋可不愿意有这样的麻烦,因此不可能继承宋朝的法统。
朱元璋想要建立的,是一个大一统的天下,古代关于“大一统”“天下”的观念,就是以中原国家为主干,周边的少数民族政权为枝叶,是一个完整体。虽然朱元璋在《奉天讨元诏》中说“未闻夷狄居中国而制天下”,但是他也得承认“夷狄”属于“天下”的一部分,只有包括了“夷狄”,才是“大一统”的天下。所以,朱元璋在这篇檄文的最后,又说“如蒙古、色目,虽非华夏族类,然同生天地之间,有能知礼义,愿为臣民者,与中夏之人抚养无异。
”也就是说,蒙古人与色目人都属于天下百姓的一部分。朱元璋这样做,也就能极大地安抚生活在中原地区的那些蒙古人和色目人,同时在北伐讨元的过程中,也会减少很多阻力,有利于国家统一。显然,朱元璋虽然没读过什么书,但是他对中华文化的理解是很深透的,因而他也建立了一个稳固的大一统朝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