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粟裕到北京公干,遇到情报部长李克农。突然李克农他快步走向粟裕,肃然开

风城春史呀 2025-04-18 09:34:02

1950年,粟裕到北京公干,遇到情报部长李克农。突然李克农他快步走向粟裕,肃然开口:“粟裕同志,我儿子李伦是不是牺牲了?你不要瞒着我。” 1950年,粟裕到北京公干,遇到中央情报部长李克农。李克农见到粟裕时,急切询问儿子李伦是否牺牲,这件事成了两人交谈的起点。那年头,战事连绵,消息难通,李克农身为革命者,长年在外奔波,心里却始终放不下一家老小。李伦是他的长子,从小跟着母亲颠沛流离,后来投身革命,上了战场。作为父亲,李克农没法不担心,尤其听说前线伤亡惨重,他更是坐立不安。粟裕听了这话,也挺感慨,毕竟自己也是常年在外,懂那种牵挂的滋味。他当即派人去查李伦的情况,很快得到消息:李伦没牺牲,还在部队里好好的。李克农这才松了口气。 李伦那会儿才二十多岁,却已经是个身经百战的小伙子。他1943年参军时才16岁,年纪轻轻就进了抗大,后来又转到炮兵学校,成了我军早期的炮兵骨干。1945年,他被派到晋绥军区参加大反攻,打仗时脑子活、胆子大,攒了不少经验。抗战胜利后,他调到张家口铁路局干了段时间,可没多久听说华东野战军缴获了一堆榴弹炮,他二话不说,一个人步行千里跑去报到。那股子劲头,连陈毅和粟裕都对他刮目相看。 到了华东野战军,李伦干得更起劲。先是当榴弹炮团一营副营长,后来升了营长,带着队伍打了济南、陈官庄、碾庄好几场硬仗。渡江战役时,他跟第二十军一起行动,碰上两艘外国军舰靠近,情况紧急,没时间请示,他就果断下令开炮,几十发炮弹下去,直接把军舰打跑了。后来才知道,那是英国的“伦敦”号和“黑天鹅”号。这仗打得漂亮,李伦的名声也在部队里传开了。 抗美援朝打响后,李伦没闲着,转到军事交通系统负责物资运输。前线吃的用的,全靠后勤撑着,他那股拼命干活的劲头一点没变。四十年军旅生涯,他始终没忘初心,对国家忠诚,对战友负责。李克农呢,作为情报部长,常年忙着隐秘战线的事,家里的事顾不上多少。可他心里清楚,儿子能为革命出力,自己再苦也值了。 那时候的革命者都这样,家里的日子过得紧巴巴,心里却装着整个国家。李克农和李伦这对父子,一个在前线指挥炮火,一个在后方守护情报,干的活不一样,但那份信念是一样的。战争年代,离别是常事,生死也悬在头上,可他们从没退缩过。粟裕那天跟李克农聊完,心里估计也挺感慨。 再说回1950年那次见面,李克农听到儿子没事,眼里那份高兴藏都藏不住。他跟粟裕说,这消息真是雪中送炭,心里一块石头总算落地了。粟裕也乐呵,说等全国解放了,得好好给李伦接风。这话听着简单,可背后是多少人盼着战火熄灭、家人团聚的念想。那年头,革命还没走到头,前头还有硬仗要打,但像李伦这样的年轻人顶上来,老一辈心里多少有点底气。 李伦后来继续在部队干了不少年,渡江战役后,他在炮兵和后勤岗位上都立了功。抗美援朝时,他负责的物资运输没出过大岔子,前线将士能吃饱饭、打好仗,他功不可没。李克农呢,情报工作做得滴水不漏,毛主席都夸他“中共特工王”。父子俩一个明面拼杀,一个暗中护航,都是革命机器里不可或缺的零件。

0 阅读:178

评论列表

一点飞鸿

一点飞鸿

2
2025-04-18 11:19

革命前辈为中华民族解放事业,英勇地放弃了幸福的家庭生活,甚至献出生命的代价。英雄无私的革命前辈们永垂青史!

风城春史呀

风城春史呀

于高山之巅,方见大河奔涌; 于群峰之上,更觉长风浩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