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上月底,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江苏昆仑互联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申请一项专利。该发明结合了高清视觉传感器、OCR算法、容器化部署及多协议支持,实现了工业仪表高效自动化识别,同时保障了数据传输安全和与现有工业设备及平台的无缝集成,提升了工业智能化管理效率和可靠性。这是该公司每年将销售收入的10%以上投入研发取得的最新成果。
“昆仑新能深知抓住关键核心技术就是掌握发展主动权,始终坚持将科技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3月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昆仑新能董事长刘怀平现场聆听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上打头阵”的重要指示让他记忆犹新、干劲满满。“作为江苏的一分子,我深刻认识到肩负起‘挑大梁’重大使命,我们企业要抢抓机遇、勇担重任,以科技创新激活产业发展的新动能,以产业创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落地,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江苏“十四五”期间能耗强度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稳步下降,预计将顺利完成既定目标。展望“十五五”,碳达峰目标在前。刘怀平表示,昆仑新能正积极布局固态电池等新兴储能技术,协同发展新型储能与数字能源两大业务板块,大力推进数字能源融合,为客户提供更安全高效的清洁能源解决方案,全力助推国家“双碳”目标早日实现。
“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上打头阵”,激励起全省五级人大代表在各自岗位上的履职热情。
烟花三月,扬州迎来旅游旺季。坐落在该市的卫航房车正努力借持续升温的房车旅游,寻找房车技术创新和房车产业创新融合的新路径。“房车属于专用汽车领域,在国内属于刚刚起步阶段,工艺、材料、设计等方面较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产品研发和生产制造中均存在诸多创新机会和提升空间。”扬州市人大代表、江苏卫航汽车通信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黄达表示,为追求提升、加速发展,企业将对房车研发制造中生产工艺革新、新材料运用、原创新车型研发等具有技术创新成果类项目制定奖励措施,激发公司上下的创新热情。
卫航房车是江苏房车产业的领军企业。黄达表示,领军企业在“打头阵”上责无旁贷。“我们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通过‘技术引领+产业协同+生态构建’的创新模式,在房车产业的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方面率先突破,推动房车产业向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发展,奋力打造中国房车产业的创新标杆。”
“打头阵”的殷殷嘱托,激励全省各级人大代表在所在领域对标找差。南京市建邺区人大代表、南京中医药大学人工智能与信息技术学院副院长周作建说,江苏拥有6家国家区域中医医疗中心,三甲中医医院数量也居全国前列,但江苏与广东、山东、四川等中医药强省相比仍“大而不强”,与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打头阵”的期待存在较大差距,学院在缩短差距、攀高比强上责任重大。
上个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提升中药质量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强调“推进中药工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这让周作建很受鼓舞。在他看来,实现从中医药大省迈向强省的跨越,要发挥江苏医疗人工智能专利量居全国前三的优势,加强人工智能在中医药领域的深度应用。他所在学院以“人工智能+中医药”为核心特色,整合省内外校企和科研院所优势资源,推动中医药数据价值挖掘、智能诊疗技术研发及中药智能制造标准制定。
“既要多出科技成果,又要把科技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周作建欣喜介绍,学院一些成果已在基层落地。“我们部署的‘灵山中医大模型’,面向全省2000家基层医疗机构提供中医临床辅助诊疗系统,推动辨证施治准确率不低于85%,通过协同构建中医药人工智能医共体,依托三甲医院专家资源实时指导基层开方,有利于破解城乡资源失衡难题,提升基层接诊率。”周作建表示,学院将重点强化学生跨学科创新与实践应用能力,致力成为中医药人工智能领域技术策源地与人才孵化器,助力中医药管理服务智能化转型与产业高质量发展。
抓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要搭建平台、健全体制机制,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省人大代表,宿迁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杨卫国表示,国有企业作为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在“打头阵”中要当主力,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上要大力探索、走在前列。“立足集团发展实际,就是要围绕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聚焦金融、投资、资产管理三大主业,着力推动发展动力重塑和新旧动能转换,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为此,宿迁产发集团重点加大了对实体企业和科技创新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截至今年一季度末,集团旗下小贷、担保、融资租赁等金融服务公司累计为近3000户次科技型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服务。“我们也在基金投资产业上持续发力,完成立项16个,投资4个科技型成长期企业,集团作为设区市基金发起人成功向省政府申报获批10亿元江苏宿迁新材料产业专项母基金,争取到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母基金2.5亿元资金支持,通过撬动社会资本,发挥省、市、县区资本联动作用,未来将形成40亿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金集群。”杨卫国表示,接下来要撬动更多社会资本转化为耐心资本,为市域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等企业项目提供长期、稳定、高效的金融支持。今年集团将再设立3只子基金,力争市场化投资项目10个左右,努力以基金大投资助力产业转型升级、经济高质量发展。
作为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和蔬菜标准园,昆山市优来谷成科创中心在为农业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持续搭建平台。“面对人口增长与耕地资源紧张的双重压力,作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在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上发挥引领作用。”昆山市玉山镇人大代表、中心主任陈颖介绍,今年中心与上海交大、南农大等开展深度产学研用合作,并发挥人才实践与实训平台作用,先后与230名科研人员、高校大学生及“新农人”合作实施“四新技术”试验示范项目。
一个小小的番茄身上,汇聚着该中心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双向奔赴”的新谋划。陈颖告诉记者,在“多出科技成果”上,他们正在现有1200份番茄种质资源、8个表现优异的特色品种和20个配制亲本组合基础上,筛选优异组合,研发集成一套设施番茄高质高效生产技术体系,为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为“把科技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他们开展“育繁推”一体化攻关,加速良种良法配套技术的落地应用,同时依托江苏省(昆山)番茄科技小院建设,推动农学专业研究生入驻基层一线解难题,同时孵化本地技术人才,探索创新服务模式与人才培养机制,推动科研成果在农业生产中的精准落地。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陈月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