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二战期间,欧洲大陆遭受了法西斯的战争蹂躏,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思潮在战后泛滥成灾。奥

二战期间,欧洲大陆遭受了法西斯的战争蹂躏,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思潮在战后泛滥成灾。奥地利学派的创始人之一米塞斯由于其犹太后裔身份,在奥地利长期遭受歧视,不仅未能获得正式教职,而且因为反对集权主义和独裁政体的言论,被法西斯希特勒集团列入了通缉黑名单。幸运的是,凭借其事前的警惕和远见,米塞斯于1934年逃离奥地利,流亡瑞士日内瓦,奥地利学派也随之离开了滋养它的故土。 流亡异国后,无论是米塞斯还是另一位奥地利学派大师哈耶克,都难以聚集到一批忠实的追随者,他们的学说也不再受到经济学界的欢迎。奥地利学派似乎就此销声匿迹,鲜有人认为还真有这么一个流派存在。二战后,社会主义阵营国家纷纷效仿前苏联斯大林模式,实行计划经济,这无疑助长了西方福利主义和政府干预主义的气焰。直到20世纪70年代以前,不仅东方社会主义阵营的民众,就连西方很大一部分学者和思想家,都沉浸在社会主义的乌托邦式构想之中。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以批判社会主义和政府干预主义为己任的米塞斯和哈耶克,自然被遗忘在了偏僻的角落。 除了时代背景的影响,语言障碍也阻碍了奥地利学派与英美经济学界的交流。许多奥地利学派的德文著作迟迟未被译成英文,这使得他们难以与英美经济学家展开对话。此外,奥地利学派还缺乏适合大学普及的入门教材,这也限制了其传播。 尽管身处逆境,米塞斯和哈耶克并未放弃自己的信念。他们坚持不懈地批判社会主义和政府干预主义,揭示计划经济的弊端,主张自由市场经济。他们的著作虽然在当时不被主流经济学界所接受,但其深刻的洞见和严谨的逻辑,为后来自由市场经济思想的复兴奠定了基础。 20世纪70年代,随着凯恩斯主义的失败和"滞胀"困境的出现,人们开始重新审视政府干预政策。与此同时,社会主义阵营的经济危机也暴露了计划经济体制的种种弊端。在这一背景下,奥地利学派的自由市场经济思想重新受到瞩目。哈耶克的《通往奴役之路》等著作广为流传,成为反对政府干预主义的重要理论武器。 奥地利学派经历了从辉煌到没落,再到复兴的历程。尽管它曾一度被遗忘在时代的角落,但其捍卫自由、反对专制的理念,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永恒的价值。米塞斯和哈耶克等奥地利学派大师,以其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意志,为后人树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