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举行业绩说明会,吸引了包括AwpiceCapitalManagement、IGWTInvestment、高盛(亚洲)等超400家机构参与。公司董事长胡扬忠先生、高级副总经理兼董事会秘书奉玮先生接待了来访机构,就公司经营情况、AI业务进展等重要问题进行交流。
经营情况:国内主业承压,海外与创新业务成增长引擎
海康威视在复杂的经济形势下保持稳健经营。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924.96亿元,同比增长3.5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9.77亿元,同比下降15.10%。
国内主业面临压力,公共服务事业群(PBG)营收134.67亿元,同比下降12.29%,政府投资规模压缩影响传统业务,但应急等民生业务因特别国债逆势增长。企事业事业群(EBG)营收176.51亿元,同比下降1.09%,部分行业业务增长,但整体受经济环境影响。中小企业事业群(SMBG)营收119.71亿元,同比下降5.58%,公司主动降低渠道库存水位。
海外主业收入259.89亿元,同比增长8.39%,得益于因地制宜的经营策略,发展中国家贡献超70%海外收入,非视频类产品增长迅速。创新业务收入224.84亿元,同比增长21.19%,海康机器人等业务领先,成为利润增长动力。
此外,公司在毛利率、费用支出、存货、现金流及股东回报等方面也有相应表现。2024年毛利率43.83%,2025年聚焦高质量业务;2025年严控费用,一季度营业费用增速低于收入增速;2024年存货稳定,2025年加大考核;2024年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占归母净利润比例达110.74%;2024年底发布20-25亿现金回购计划,分红预案为每10股派7元,回购与分红合计超84亿元,超2024年归母净利润70%。
AI业务:技术落地成果显著,多维度提升产品能力
在AI大模型领域,海康威视成果颇丰。AI提升感知智能上限,如视觉大模型使周界防范误报率降低90%,毫米波大模型让机场安检违禁品漏检下降86%并获民航总局A3认证。多模态大模型拓展感知能力边界,推出文搜产品,通过文本对话搜索目标。大模型还拓展认知智能应用,构建专业智能体赋能产业数字化,如自然语言驱动人机交互、强化语义理解与逻辑推理。
公司一季度收入增长4.01%,且在控制应收款项下实现。费用管控方面,研发与管理费用持平,销售费用因海外占比等因素略增。同时,基于谨慎考虑,一季度信用减值与资产减值损失提高影响净利润。
对于创新业务孵化,公司除8个创新业务外,持续孵化新产品,部分放在公司体内。未来将融合多种光谱,拓展智能感知和科学仪器业务。在大模型投入上,关注感知和多模态大模型,与现有业务融合提升产品性能。专利策略从追求数量转向重视质量价值。
场景数字化与海外业务:调整策略,应对变化
场景数字化业务方面,公司从专注安防拓展到多领域,面临组织架构调整。目前该业务处于起步阶段,需优化研发和营销体系,过程虽缓慢但持续推进。
海外业务方面,美国制裁致业务收缩,目前美国业务占海外收入不到3%,占公司营收不到1%,对等关税政策影响有限。海外业务通过渠道和分销面向SMB客户,以技术产品为主,整体影响可控。
面对AgentAI趋势,公司积极应对,应用AI智能体技术调整海康云商业务平台,提高运营效率。在产品线管理上,海康采用小品类、多品种模式,不断扩张与收敛,与国外企业资本运作模式不同,内增长方式利于业务融合。
展望未来,公司看好8个创新业务,汽车电子整合后具备从摄像头到控制器能力,将根据汽车行业需求引入红外产品。海外业务保持稳健增长,根据不同国家市场和AI需求调整策略,本地化进展良好。云眸业务基于公有云平台,未来将打造成生态系统。非视频业务在海外机会多,公司持续打磨产品线,希望提升海外收入占比。
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为AI大模型基于第三方数据库自动发布,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受限于第三方数据库质量等问题,我们无法对数据的真实性及完整性进行分辨或核验,因此本文内容可能出现不准确、不完整、误导性的内容或信息,具体以公司公告为准。如有疑问,请联系biz@staff.sin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