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痛风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数据显示,我国成年人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加权患病率分别为17.7%和3.2%。4月20日是“世界痛风日”,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营养科主治医师魏帼教你制定个性化食养方案,辅助“降酸”。
合理搭配饮食、避免“饮食雷区”
魏帼指出,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患者的饮食雷区包括高嘌呤食物、高果糖食物和酒等。
“长期食用富含嘌呤的食物,会导致体内尿酸水平升高,从而加重病情。”魏帼介绍,动物的内脏如肝、肾以及海苔、紫菜(干)、鲭鱼、贻贝、生蚝、海兔、鱿鱼等都属于高嘌呤食物(嘌呤含量在150-1000mg/100g)需要严格控制进食量。
此外,果糖在代谢过程中可能诱发尿酸水平升高。其中,含糖饮料、鲜榨果汁、果葡糖浆、果脯蜜饯等均富含果糖,高尿酸血症人群要尽量避免食用。不过,水果中的维生素C、黄酮、多酚、钾、膳食纤维等营养成分可改变果糖对尿酸的影响,因此水果的摄入量与痛风无显著相关性,高尿酸血症患者仍然可以适量摄入水果。
酒精在人体的代谢会影响嘌呤的释放并促使尿酸生成增加,同时降低尿酸排泄。魏帼指出,部分酒类中还含有嘌呤,通常是黄酒大于啤酒大于白酒。“虽然白酒嘌呤含量低,但酒精度数高,容易使体内乳酸堆积,从而抑制尿酸排泄,因此高尿酸血症的人群应限制饮酒,而痛风急性发作和药物控制不佳或慢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人群不应饮酒。”
改善生活方式,创建“生活绿洲”
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患者想控制病情,应从改善生活方式入手。魏帼表示,“建议人们在食物多样、均衡营养的基础上合理选择低嘌呤饮食。每天保证谷薯类、蔬菜和水果、畜禽鱼蛋奶、大豆和坚果的摄入,食物品种每天应不少于12种,每周不少于25种。”
乳类及乳制品、蛋类、动物血、海参、海蜇皮中嘌呤含量极低。具体来说,可以选择谷类中的米、麦、米粉、面条、通心粉、麦片、玉米等;根茎类的马铃薯、芋头等;蔬菜类中的白菜、芹菜、黄瓜、冬瓜、丝瓜、茄子、胡萝卜、青椒、番茄、木耳等,以及各种水果,如樱桃、草莓、香蕉、苹果、梨、桃子等。
采用清蒸、水煮、炖煮等低油低盐的烹饪方式,避免油炸、煎烤等高油脂烹饪方法。魏帼建议,每天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g,每天烹调油不超过25g-30g;如果进食肉类,则建议汆煮后,弃汤食用;腊制、腌制或熏制的肉类,因其嘌呤和盐分含量较高,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的人群不宜食用。
定时、规律饮水可促进尿酸排泄。心、肾功能正常情况的高尿酸血症人群应当足量饮水,魏帼建议每天饮水2000ml-3000ml,同时尽量维持每天尿量大于2000ml。最好选择白水,也可饮用淡柠檬水、淡茶及苏打水,切忌过量饮用浓茶、浓咖啡等,避免饮用生冷饮品。
此外,养成规律、适量的运动习惯是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的有效防治措施之一。在保证安全的原则下,高尿酸血症与痛风人群可选择适合自身的运动项目,如慢跑、走路、骑自行车、太极拳、八段锦、游泳等,并适量进行力量和柔韧性练习。魏帼指出,可以选择低、中强度的有氧运动,避免过度运动,每周4-5次、每次30-60分钟为宜。不过,痛风性关节炎期间应减少或避免运动。
“通常先天脾胃虚弱,或后天饮食失养、损伤脾胃是高尿酸血症及痛风发病的关键因素,而脾胃失调、湿浊内生是疾病反复不愈的症结所在。”魏帼建议,可以针对自身情况请专业人士为自己定制个性食养方案,食养的关键在于调理脾胃,日常推荐食用白扁豆、玉米须、麦芽、山药、芡实、大枣、橘皮、山楂、茯苓等。具体的食疗药膳方则需要根据体质特征和临床症状辨证施膳,根据常见的中医证型和自身的饮食偏好,合理搭配膳食。
新京报记者张兆慧
校对穆祥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