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孙景浩刺杀松井石根失败,被日军开枪打死,一个记者趁机拍下照片,但照片被日军抢走,日军还在上面写了三个字:“不许可!”
孙景浩,上海人,1912年出生。
孙景浩原本只是上海一个小人物,他只是一家印刷厂的排版工,除了亲朋好友以及身边的同事,别人都不知道这号人。但这个小人物,在民族危难之际,做了一件惊天动地的事情,从而让他名垂青史。
这件事情就是刺杀松井石根。
松井石根是日本大将,抗战初期,他担任侵略上海派遣军的司令官,指挥部队侵略上海。上海沦陷后,松井石根又指挥部队进攻南京,在南京制造了震惊世界的南京大屠杀,他是这场大屠杀的元凶之一。
不过这个臭名昭著的日本大将,险些死在小人物孙景浩手中,那是发生在1937年11月12日的事情。
这时候上海已经沦陷,身为淞沪会战的日方最高指挥官,松井石根十分高兴,他准备在上海举行一次胜利大游行。这次游行,日军出动了上千人。
松井石根计划乘坐汽车走在前面,日军为了保证松井石根的安全,就实行了交通管制,同时还不准街道两边的窗户开窗,这样就可以防止有人从窗口暗杀松井石根了。除此之外,在游行队伍的上空,还盘旋着几架日本飞机,想在暗处刺杀松井石根,几乎不可能。
孙景浩只是一个小人物,他无党无派,不属于任何组织,他刺杀松井石根,完全属于个人行为。因为在淞沪会战期间,日军出动大批火炮轰炸上海,原本一片繁荣的上海,在日军的轰炸下变得满目疮痍。
自小在上海生长的孙景浩看到这些景象,不由得怒上心头,他发誓,一定要让日本人付出血的代价。
当他听说日军准备在上海举办胜利大游行,便意识到他的机会来了。当时,小鬼子为了给中国人一个下马威,就强迫民众站在街道两边迎接他们,但凡不配合的人,全部被日军残忍杀害。对孙景浩来说,这反而是一个刺杀日本人的好机会,他决定刺杀松井石根。
淞沪会战中,上海的很多地方都变成了战场,在这些打过仗的地方找一些枪支弹药,也不是什么难事。
孙景浩知道这一次行动九死一生,就把自己的积蓄全部花光,一共买了三颗手榴弹。日军举行胜利大游行当天,孙景浩混在人群中,准备给日军一个惊喜。
胜利大游行开始后,孙景浩就在人群中仔细观察日军的动向,他的眼神很好,很远就看到了一辆十分豪华的汽车,等这辆汽车靠近时,孙景浩仔细一看,汽车里面坐着一个日军军官,看样子还是一个大人物。
这辆汽车中的日军军官,正是松井石根。
孙景浩没有见过松井石根,但他感觉这个日本军官不简单,就将手伸到怀中,掏出一颗手榴弹,迅速拧开盖子后,再一拉火,就往这辆汽车扔了过去。
这颗手榴弹扔出的力度很大,直接砸进了松井石根乘坐的汽车中,但松井石根警惕性很高,这颗手榴弹刚破窗,就被他发现了。松井石根大吃一惊,显然没有想到这一幕,但他很快反应过来,只见松井石根快速用军刀一挥,就把这颗即将爆炸的手榴弹打出车子。
这样,这颗手榴弹就没有炸死松井石根,手榴弹被松井石根打出窗外后,落到了几名日军脚下。
三名日军当场被炸死,数名日军被炸伤。
孙景浩见手榴弹只是炸死了三名普通日本兵,而汽车里的大人物还安然无恙,就有些不甘心,他掏出剩下的两颗手榴弹,正要投掷出去,却被日军发现了。
日军见孙景浩距离松井石根很近,他们担心再不开枪的话,孙景浩就会把松井石根炸死,于是,数名日军纷纷举起枪支,对着孙景浩打了好几发子弹。
由于日军的动作太快,孙景浩剩下的两颗手榴弹还没有扔出去,就身中数弹,壮烈牺牲,年仅25岁。
见孙景浩已经倒地,日军赶紧围了过来,他们担心孙景浩身上可能还有其他武器,就用刺刀在孙景浩身上一顿翻找,结果只找到了两颗手榴弹。
随行的日本记者正好看到了这一幕,他眼疾手快,迅速按下快门,拍了一张孙景浩牺牲后的照片。
日军占领上海后,许多中国人都认为,连装备精良的中央军都失败了,他们这些手无寸铁的老百姓,又能干什么?但孙景浩的出现,就告诉了无数中国人:即便是普通老百姓,只要敢想敢干,也可以有大作为。
日军也意识到这一点,他们担心孙景浩的照片泄露出去,可能会激起中国人民的反抗斗志,便没收了这张照片。日军一直不敢公布这张照片,为此,他们还在上面印下了“不许可”三个红色大字,作为永久封存。
由于日军的封锁,很多人都不知道孙景浩的事迹。
直到很多年后,日本的反战人士才公布了孙景浩的这张照片,孙景浩的英雄事迹,这才被人们所知。
孙景浩虽然只是一个小人物,但他的英雄事迹以及不屈的精神,值得每一个中国人永远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