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宝鉴|曲水流觞:文人雅趣里的春日养生密码

身边24小时 2025-04-20 21:02:01

[杏林宝鉴]乳房健康不仅仅是美,是爱,更是生命的源泉。乳房是伟大的,同时也是脆弱的。呵护乳房,关爱女性不仅仅是医学工作者的责任,更是全社会的责任。宣岐黄之道,传杏林之义,从名家医案、专方妙法到养生保健、乳病科普,向你娓娓道来。

医学指导

本期作者

暮春之初,溪水蜿蜒,兰草摇曳。一群士人宽衣博带,席地而坐,看一只只漆木酒杯顺流而下,停驻处有人举杯痛饮,或赋新诗——《十二月令图·三月》中描绘的“曲水流觞”景象,也是中国古代最富诗意的注脚。这场“水边酒局”不仅是文人的风雅游戏,更藏着古人顺应天时的养生智慧。

《十二月令图·三月》局部

01

祓禊遗风:从巫祭到雅集的千年演变

曲水流觞的习俗,可追溯至周代的“祓禊”仪式。《周礼·春官下》记载:“女巫,掌岁时祓除衅浴”,每逢三月,人们便到水边盥洗,以兰汤沐浴洁身,祈求消除灾厄。这种原始巫祭在汉代发展为固定节日,《后汉书・礼仪志》载:“是月上巳,官民皆絜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为大絜”,“絜”即清洁,古人相信春日水滨之浴能洗去冬日积垢与疾病。

魏晋时期,文人给古老习俗注入了诗意,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王羲之与友人的兰亭之会。永和九年,王羲之与40余位东晋文人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将酒杯置于曲折溪水中,“觞行所至,即令赋诗,不成者罚酒三斗”(《晋书・王羲之传》)。这场雅集得到“右将军司马太原孙丞公等二十六人赋诗”,更让“曲水流觞”成为文人精神的象征。既映兰亭墨韵之灵思,更藏纳四时风物的精微奥义。

02

酒中乾坤:菖蒲与桃花的草木智慧

古人流觞所用之酒,并非普通米酒,而是蕴含医药玄机的时令药酒。最常见的当属菖蒲酒与桃花酒,二者皆载于典籍,体现着“寓医于食”的中医食疗理念。

《神农本草经》将菖蒲列为上品,称其“主风寒湿痹,咳逆上气,开心孔,补五脏,通九窍,明耳目”。春日湿气渐盛,菖蒲辛温芳香,能化湿浊、通九窍,恰合《黄帝内经》“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的养生原则。

桃花酒则承载着春日的浪漫想象。《本草纲目》记载桃花“利宿水痰饮,积滞。”《名医别录》亦有“除水气,破石淋,利大小便,下三虫”的记载。文人雅集中的桃花酒,多取初开桃花阴干,与白酒同浸。桃花主入心肝经,性味苦平,能利水,活血,正合春日肝木当令、需顺气消积的中医理论。

03

天人合一:藏在酒局里的养生哲学

曲水流觞的整个过程,处处体现着古人“顺应天时”的养生智慧。三月正是阴阳调和、万物萌发之际。水滨设宴,既得“地气上腾”之清扬,又借“洁净精微”之流水,暗合“春夏养阳”的养生法则。

当酒杯随水流动,众人“目随杯转,神随笔走”,在等待中培养专注力,恰合“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的调神防病之道。而饮酒赋诗时,通过情志抒发达到疏肝解郁的效果,正是中医“七情养生”的生动实践。

值得注意的是,饮酒应有度。应遵循“少酌怡情”的原则。药性与酒的辛散之性相和,能行药势、通血脉,使药效更好发挥,达到“驱邪而不伤正”的目的。

古今之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始终相通。春日湿气重时,饮一杯菖蒲茶或桃花酿,何尝不是对传统智慧的致敬?更重要的是,这种风雅的生活态度,为快节奏的现代生活提供了启示。当我们在电脑前久坐时,不妨效法古人“曲水流觞”之趣,到公园水边漫步,看波光树影,让心神随自然流动;或约友人小聚,以茶代酒,在谈笑中舒展情志。循草木荣枯之序,应天时物候之变,实为天人相谐的养生至道。

初审|冯伟怡

审核|张靓雯

审定|陈佳佳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