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10月,在山海关前线的吴佩孚,得知北京被冯玉祥袭占,曹琨被软禁后,气愤的对张福来说:“我自认张作霖不足为惧,没想到后院失火。”
此时的吴佩孚,面色阴沉,双目圆睁,愤怒的火焰在他眼中燃烧。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还在前线与张作霖拼得你死我活,结果放心的大后方直接被冯玉祥一场“北京政变”直接一锅端了。
“大帅,这冯玉祥咋着这么阴险,还在咱们兄弟背后捅刀子呢!”张福来一脸焦急,额头上的汗珠在秋日的寒风中显得格外突兀。
吴佩孚紧紧握着拳头,关节因用力而泛白:“这冯玉祥平日里看似恭顺,竟藏着这般狼子野心!”
山海关的风还在急切的呼啸,吹动了吴佩孚手中忽闪忽闪的烟把,却吹不散他心头的阴霾。
吴佩孚望着远方的战火硝烟,思绪万千。本来他直系势大甚至被美国那什么《时代》杂志都称为“中国最强”,当他占领北京时,本以为张作霖经过前两年的直奉战争会记住教训。
不想这张作霖竟敢趁着他和曹锟出现矛盾的时候前来挑衅,而且还是在这全国都在反对他和曹锟的时候出兵,意想不到的是还真让张作霖打到了山海关。
吴佩孚索性一不做二不休,亲自上阵打击张作霖所率领的奉系军队,北京城内就只留下孙传芳等人。
本来两方正杀得你死我活呢,无论吴佩孚还是张作霖,都想一举击溃敌方。
尤其吴佩孚,第一次直奉战争中就是直系获胜,那再来一次又何妨?信心满满的吴佩孚正想着一举击溃奉军,成就一番大业。
可谁知道,他的手下,留在京城的手下孙传芳几个人竟然突然蹦了出来,还扬言要“反吴”,局势瞬间逆转,吴佩孚一下子就陷入了进退维谷的困境。
“大帅,我们现在该如何是好?”张福来打破了吴佩孚的沉思。
吴佩孚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先稳住军心,切不可让士兵们知晓此事,以免军心动摇。”
回到营帐中,吴佩孚来回踱步,脑海中不断浮现出各种可能的局面。
“曹琨被软禁,北京落入他人之手,我吴佩孚岂能坐视不管!”他自言自语道,心中的愤怒再次涌起。
“大帅,要不我们即刻回师北京,夺回控制权?”莽惯了的张福来可不管吴佩孚想啥,直接进帐提议道。
吴佩孚停下脚步,沉思片刻后说道:“不可莽撞,此时回师,奉军必然追击,我们腹背受敌,局势将更加不利。”
夜晚,营帐外的虫鸣声此起彼伏,吴佩孚却无心入眠。他坐在案前,烛光映照着他紧锁的眉头。
“冯玉祥啊冯玉祥,你这一招釜底抽薪可真狠。”他在心中暗暗咒骂。
与此同时,北京城内,冯玉祥正为自己的成功而得意洋洋:“吴佩孚,这次定让你一败涂地。”
而被软禁的曹琨,心中充满了恐惧和无助,他甚至不知道自己能依靠哪一方。
吴佩孚猛地站起身,开始思索起来,最终还是决定回京。
吴佩孚召集部下,走之前为了鼓舞人心宣誓:“回师北京,拼死一搏!”他的声音在营帐中回荡,充满了破釜沉舟的决心。
于是,吴佩孚率领着军队,踏上了回师的艰难征程,经过激战的士兵们早就疲惫不堪,但吴佩孚的鼓舞让他们依然保持着高昂的斗志。
“兄弟们,只要我们回到北京,一切都还有希望!”吴佩孚大声喊道。
然而,前方的道路充满了未知和艰险,冯玉祥早已做好了防备,等待着吴佩孚的到来。
吴佩孚的军队还没到达北京,一场以逸待劳的遭遇战就打响了。
“大帅,这帮混蛋早就准备好!”张福来在阵前喊道。
吴佩孚咬着牙:“冲!今日不拼命就得死!”
战场上硝烟弥漫,喊杀声震天。吴佩孚身先士卒,奋勇杀敌。但最终,由于实力悬殊,吴佩孚的军队渐渐陷入了困境。
“难道我吴佩孚就此败了?”他望着眼前的惨状,心中充满了绝望。
但他并未放弃,一边抵抗一边收拾残军。然而,命运似乎不再眷顾他,就在吴军兵败后撤时,奉军来了。
张作霖看着凄惨的吴军,忍不住哈哈大笑,和吴佩孚的一脸阴郁形成了鲜明对比。
最终在冯玉祥率领的国民军和张作霖率领的奉军共同打击下,吴佩孚不得不率领残部从海上逃离。
这第二次直奉战争让吴佩孚不仅摔了个大跟头,还顺带着丢了北京城,甚至本来如日中天的直系势力也直接萎缩到了长江一线地区。
但是这场北洋政府内部的争斗也让寻求北伐时机的国民党找到了机会,之后直接趁着北洋政府势弱,一举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不过这些都是后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