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第30个肿瘤防治宣传周期间,“中国癌症早筛早诊科普行动粉红摇篮公益行动”今日在广州启动。在会上,中国医学科学院附属肿瘤医院、肿瘤生育力保护联盟主席马飞教授呼吁重视早期乳腺癌患者的生育问题,“多学科联手一定可以破解乳腺癌患者治疗与生育难题。”
记者从活动上获悉,该行动由肿瘤生育力保护联盟牵头,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提供支持,旨在破解全球最大年轻乳腺癌患者群体面临的“保命还是生育”两难困局。
35万患者生育困境亟待破局
据国家癌症中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乳腺癌新发病例达35.72万例,其中35岁以下年轻患者占比超10%,形成全球最庞大的年轻患者群体。然而高达50%的年轻患者有生育需求,实际妊娠率却不足5%。马飞教授指出:“我国乳腺癌发病年龄较欧美早10-15年,治疗需求与生育冲突已成为影响千万家庭的社会命题。”
得了乳腺癌,还有生育的机会吗?有机会!马飞教授表示,目前有一些医院已经形成了多学科诊疗模式构建生命保护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肿瘤内科王涛教授向记者表示,目前医院已经将生育力保护纳入乳腺癌MDT诊疗体系。“针对育龄期患者,在术前即可启动跨学科沟通机制,由生殖医学中心与肿瘤科专家共同构建个体化方案,确保卵巢功能评估、生育力保存技术与肿瘤治疗计划实现一体化。这种决策模式不仅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诊疗理念,更通过前置化生育干预为年轻患者争取生命与生育的双重机会。”
破除认知误区:生育不增复发风险
“得了乳腺癌,还能生育?会遗传给孩子吗?”这是很多患者最关心的问题。针对患者普遍存在的遗传恐惧,马飞教授强调:“乳腺癌是多因素引发的肿瘤,遗传性乳腺癌仅占5%-10%,即便携带基因,目前可以通过基因检测进行筛选。”
当前辅助生殖技术已进入临床成熟应用阶段。广州医科大学孙玲教授介绍,针对肿瘤患者的生育力保护,存在一个至关重要的时间窗口——即在肿瘤手术切除病灶后、尚未启动放化疗前的1-2周黄金期。在这一关键阶段实施生育力保存方案,患者可通过玻璃化冷冻技术实现胚胎、卵子、卵巢组织等的高效保存。孙玲教授透露,目前通过玻璃化冷冻技术已实现胚胎、卵子保存成功率超85%。
研究证实,规范治疗后生育不仅不会增加复发风险,反而可能降低复发率。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李杰教授呼吁:“要让患者知道治愈与生育可以兼得,更要推动将生殖健康纳入全民肿瘤防控体系。”
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需多方协同
“我们也会推动乳腺癌筛查年龄前移,探索磁共振等精准筛查手段,并在生殖中心增设乳腺专项检查。”马飞教授特别提醒育龄女性,“及时生育、母乳喂养本身就是乳腺癌预防手段,切勿因过度担忧错失生育良机。”
李杰教授表示:“粉红摇篮公益行动”的开展旨在提高全社会对肿瘤患者生育力保护的认知,一方面告诉患者在治愈肿瘤的同时,他们依然可以享受生育的基本权利,实现肿瘤生存和生育健康的“鱼和熊掌”兼得的诉求。另一方面,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把生殖健康作为肿瘤健康素养提升的重要内容。
文、图|记者张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