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东营农商银行围绕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这一重大课题,聚焦“五要五不”,夯思想、创空间、塑品牌、强发展,创新打造“四个三”工作体系,进一步夯实文化之基、筑牢文化之魂,以高质量文化建设推动全行高质量发展。2024年,被山东省企业文化学会评为“山东省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被共青团东营市委授予“东营市青春建功高质量发展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开展“三个讲”工程,深植金融文化根脉。东营农商银行创新构建了自上而下、内外结合的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学习体系,深入开展“三个讲”工程。一是金融文化“专题讲”。东营农商银行党委书记为全行党员干部上党课,深入学习思想理论,赓续精神葆本色。二是传统文化“专家讲”。组织开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禅专题辅导暨党务干部培训班,邀请山东省委党校(行政学院)、沂蒙干部学院数授授课,围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作解读辅导,同时围绕“五项教育”,以《论语·为政之道》为题讲解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启发党员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力量。三是农商文化“青年讲”。举办“根植文化沃土凝聚奋进力量”青年大讲堂大赛,青年员工聚焦赓续中华文脉,将中国特色金融文化中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与农信“大挎包”精神相融合,讲述文化传承故事,彰显文化践行担当。
发挥“三阵地”作用,打造特色文化空间。深度挖掘文化资源,打造以“三书两室一基地”为亮点的文化空间。一是用好“书房+书屋+书社”阵地。创新打造农商“城市书房”“红色书屋”“悦读书社”文化空间,组织员工对中国特色金融文化进行常态学、深度学、融合学,在全行树立“无一事而不学,无一时而不学,无一处而不学”的学习理念,举办“以书润心以读促行”同读一本书读书分享会。目前已累计开展各类阅读活动20余次,覆盖职工900余人。二是用好“党员活动室+创新工作室”阵地。发挥党员活动室载体作用,全行25个基层党支部将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学习教育纳入“三会一课”、主题党日,让金融文化浸润人心、凝聚力量;打造“张倩创新工作室”,组织员工走进社区、文创基地等,开展“非遗课堂”、“黄河手造”等活动30余场,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深刻感悟齐鲁文化、黄河文化魅力。三是用好“东风清营”廉政教育阵地。依托“东风清营”廉政教育基地,开展“清风正气守初心廉洁自律担使命”廉政教育活动,实现党员廉洁教育全覆盖,同时为全行员工订购廉政书籍231册,先后开展读书倡廉、清廉文化知识竞赛、清廉主题书画展等活动,让清廉文化理念入脑入心。
强化“三赋能”举措,构建农商文化品牌。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制定文化建设方案,制作企业文化手册,创新金融文化品牌,持续强化“三赋能”举措。一是强化管理赋能。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组织实施“6S精益管理”、“四化”管理、“PDCA质量管理”、“4R执行力管理”,建立周例会制度和“三张清单”工作机制,开展部室作风提优、员工素质提升行动,有效激发员工的使命感。二是强化文化赋能。按照“入眼”“入脑”“入心”“入行”四步骤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召开“根植文化沃土汇聚奋进力量”企业文化建设启动会,提出企业愿景、企业使命、共同价值观、营销理念、服务理念等系列企业文化理念,定期组织团建活动,开展员工家访和走访慰问,有力凝聚员工的归属感。三是强化品牌赋能。推出“笃行致远融惠万家”文化品牌,深刻诠释“五要五不”价值理念,将“诚信、团结、创新、稳健、包容、感恩”确立为全行的核心价值观,组建“融惠之声”宣讲队,开展各类主题宣讲活动20余次,通过宣讲的声音持续加大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宣传力度,全面加强员工的责任感。
提升“三融入”质效,践行金融责任担当。坚持文化固本,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当好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实践者。一是融入高质量发展。坚持诚实守信、以义取利、稳健审慎、守正创新、依法合规,促进金融文化与主责主业互融互促,全力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推出了“数字经济青创贷”“黄河口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贷”“乡村振兴·绿色农业贷”等56款信贷产品,实现金融服务精准滴灌,筑牢服务实体经济的初心使命。二是融入客户新期盼。秉承“主动、热情、高效、贴心”的服务理念和“做一笔业务,交一个朋友;客户是家人,服务无止境”的营销理念,选派干部员工160余人次到社区挂职副书记、副主任,派驻50余名客户经理担任乡镇(村)普惠金融顾问,主动对接群众服务需求,不断提升金融服务质效,全力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三是融入社会责任。成立“志愿队伍”,开展“弘扬雷锋精神践行为民初心”等志愿服务活动300余场次;开展“公益活动”,每年组织爱心捐助活动,为贫困儿童、孤寡老人等群体捐款4万余元;连续七年资助支持“萤火虫助学计划”项目,为青年学子及志愿者们捐赠爱心物资,用金融力量点亮社会责任之光。
(通讯员张梦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