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祭祀与祭器 在上学时,学到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记得文中就提

祭祀与祭器 在上学时,学到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记得文中就提到了祭器,就是祭祀用的器具。 这是一个书本上的名词,而在更早的时候的家中,我就对祭祀和祭器熟悉了。 老家院子以前有七八户人家,院子是家族所建,后来搬来了刘大爷闵大婆一家。院子不大,却也是按规矩来的,正面房屋高大,且各家高矮一致,中间还有一间宽大的堂屋,堂屋地面是三合土的,正中还设有祭祀的神龛,像个戏台,但比戏台矮,且小了很多。我开始懂事时,不仅堂屋的家族议事祭祀的功能停摆了,而且神龛也荒废了,上面什么都没有,满是灰尘。就连大门也拆了,门板做成了墙板,院子里的几个中年壮汉,有的是力气,便在农闲时的寒冬腊月组队出去给人修房子擂墙,挣几个钱。 虽然家族的祭祀活动没有了,但家里的祭祀活动却并没有停止。过年过节,特别是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父亲更是很虔诚地来操办。他买来草纸,打成一个个的“佛子”,也有散的。父亲有专门的工具,一个木锤,一个弧形铁片,将佛子打成几排两两相对的弧形,形成纸钱的花纹。父亲不识字,他将给每个老人的“佛子”个数告诉我,让我写在一张纸上,然后在烧纸钱时,一并烧给他们。我却有些不以为然,心不在焉,便糊弄他,也不大认真地去写,对他每个老人怎么称呼的话心里很不以为然,心想,他们死了,知道个啥?父亲也看出了我的心思,他叹息道,“我死了,恐怕没人给烧纸了!” 祭祀时,虽没受祭人的画像或照片,但有刀头祭品,父亲面容忧戚凝重,他这是在怀念感恩先人!但当时我并没有体会到这一点。 没想到,2000年后,我到广东惠州惠阳打工,进的工厂是一家家具厂,且是生产祭器佛台的。老板是日本人,他原本只是一个采购商,在中国工厂采购佛台回国内销售。日本人有家庭祭祀的传统,且有专门的祭器佛台,中国一些木具厂便生产佛台出口日本。后来,这个日本采购商便自己在中国设厂生产,运回国内销售。 这家厂不大,厂区地面都没硬化,员工宿舍、食堂都是租的当地人的,估计这个日本人的实力也不很雄厚。 没想到,时隔10多年,当年一个普通日本人就能当老板,今天的中国人也做到了!我老家就有几个普通农民,到外省开起了工厂,也是家具厂,只不过不是祭祀的佛台。有的不是开厂,而是搞建筑。估计他们的经济实力,跟当年广东惠州惠阳那个日本人差不多,也许有人还要强过他!现在的中国,民众中老板的数量、经济实力,跟当年日本情况差不多,但今天中国蒸蒸日上,日本却不怎么景气。(图片来自今日头条网友蓝月老师) 王良炬 2025年4月22日 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