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民生抚人心

上游新闻 2025-04-22 08:38:07

时间无声,走过岁序更替;两江潮涌,见证山城日新。

2024年4月22日至24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重庆视察,为新征程上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更首次发出了“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的郑重宣示。

前行向来不易,但牢记殷殷嘱托自会扬鞭奋蹄;奋斗从来艰难,但沿着历史坐标就会事半功倍。

过去的一年,面对异常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民生为大”方向勇毅前行,以感恩之心、爱戴之情、奋斗之志,让“重庆日记”的每一页上都记录着把“施工图”转化为“实景画”的民生足印。

2024年4月22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九龙坡区谢家湾街道民主村社区考察时,同社区居民亲切交流。记者鞠鹏摄/新华社

01

中国式现代化是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要应对各种艰难险阻甚至是惊涛骇浪,唯有用“人民至上”来定向定航。新征程上,“民生为大”虽只有短短四字,却是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发展实践中的郑重宣示。

回应郑重宣示,重庆把“民生为大”理念融进城市发展的血液,在顶层设计中养成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自觉。

政之始,民为重。从市委六届五次、六次全会高度重视民生福祉,到2025年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用较大篇幅总结与部署民生工作,民生已成为重庆发展蓝图的重要起笔式。同时,重庆在深化落实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国家战略中,始终将民生摆在突出位置。

回应郑重宣示,重庆把“民生为大”理念置入政策之水的源头,让各条“支流”汇聚成人民幸福的滚滚洪流。

政策是否出台,民生是一个重要考量。从持续发布全市重点民生实事清单,到制定稳岗扩岗、医检互认、社会救助、职业伤害保障、社保扩面提质等政策,每一股政策之水流向何方,民生都是重要“阀门”。当各条政策“支流”一路而下,成功汇入“两江”,那翻滚的浪花就成了幸福的音符。

历史川流不息,民生矗立不变。新时代的重庆使命众多,但“民生为大”是不变的底色。

2024年5月20日,北碚区北温泉街道饭大饱社区食堂,居民们纷纷为社区食堂“点赞”。记者李雨恒摄/视觉重庆

02

目标决定方向,使命引领未来。

一年来,全市上下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民生为大”的殷殷嘱托,在回应号令中扛起新使命,在兜底期盼中温暖群众心,让扎实的“重庆账本”里写满了民生清单。

一年来,重庆积极开拓、攻坚克难,为“一老一小”撑起幸福伞,守护好一个家庭和一座城市的两端。

视察重庆期间,习近平总书记笑着问老人们饭菜味道好不好,弯腰问小男孩上学是否对口。清晰的认识催生出高度的自觉——重庆建成老年食堂1695个、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113个,推动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94.6%,让“一老一小”得到更多关爱,实现从老有所养到老有颐养,从幼有所育到幼有善育。

一年来,重庆击鼓催征、聚力前行,不断增强美好家园的舒适度,让好房子为“稳稳的幸福”托底。

老旧小区改造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时关注的重点。重庆既从“老”着手,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2620个,加装电梯1400余部;也从“新”开始,开工建设7000套配售型保障性住房,累计筹建29万套保障性租赁住房。新老的结合,筑牢了美好家园的幸福底座,让人情味与舒适度可感可及,也成为新市民来渝“择一处安居”的理由。

一年来,重庆披荆斩棘、乘风破浪,不断夯实就业基础,为劳动者带去更多安全感。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是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重要基础。重庆积极实施“稳岗扩岗”工程和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工程,扎实推进百万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留渝来渝就业创业行动。与此同时,也不断赋予劳动者更多的安全感——出台关爱新就业群体15条措施,推动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覆盖60.6万人,并持续加强劳动权益保障。

一年来,重庆快马加鞭、拾级而上,织牢看病就医的保障网,让健康服务的缝隙更小、密度更大。

健康是幸福生活最重要的指标。做实健康底座过程中,重庆既“开源”优质医疗资源,累计建成三甲医院55家;也“节流”医疗费用,让“医检互认”为患者节约医疗费用近2亿元,职工医保门诊共济保障改革平稳落地,减轻患者负担42亿元。一开一节中,健康服务网络更加有力。

…………

所有的积累,都是未来破茧的铺垫。在不断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新篇章中,重庆正奋力把每一个民生问号拉直,让大家笑容更多、心里更暖。

2024年8月30日,丰都县横梁镇江池村,高耸的风车为村里新添了一道风景线。记者尹诗语摄/视觉重庆

03

成绩是肯定,也是过去;一年是节点,更是新的开始。

在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这场“接力赛”中,我们将以不止步的决心彰显人民至上的初心,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让“民生为大”不断跃上新高度。

向着明天出发,在量力而行中科学应对,让民生工作不断积小胜为大胜。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着眼未来,我们将以“民生为大”的理念为指引,在力所能及中,从“有没有”升级为“好不好”——在稳岗扩岗中消除就业歧视,在文旅发展中做强精品,在城市治理中提高效率。只有工作更进一步,幸福才能更多一分。

向着温暖出发,把民生工作从衣食住行的“表”,拓展到内心富足的“里”。

今天,人们不仅重视物质生活的丰富,更关心内心世界的顺畅。手握当下的民生成绩单,重庆要把民生工作的触角进一步向精神世界延伸。既关注新就业群体的“单量”,也关心他们的心情;既重视学生的成绩,也别遗忘他们的心理;既增加打工人的工资,也别让他们无效“内卷”。推动民生工作深一度,“人的全面发展”内涵才更丰富。

向着产业出发,在民生需求升级中挖掘新动能,实现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的互促互进。

民生改善并非只有投入,也能收获个体幸福和产业发展。以养老为例,重庆的人口老龄化率虽高居西部首位,但随着不断完善老年助餐、居家助老、康养照护等相应配套,“银发经济”也能让养老需求点转化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着眼未来,既要满足需求,更要用好需求,让需求的一头连着欢声笑语,一头连着经济发展。

2024年10月25日,江津区珞璜镇碑亭社区便民服务站,居民使用社保卡一卡通缴纳水电气费。记者齐岚森摄/视觉重庆

04

时间总在徐徐行进中,积蓄温暖的力量。

回望这一年,重庆保障和改善民生爬过的每一个坡、迈过的每一道坎、取得的每一项成绩,都离不开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坚强领导,都是以实干实绩坚决做到“总书记有号令、党中央有部署,重庆见行动”的自觉。

只要路是对的,就不怕长途跋涉。

在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中始终坚持“民生为大”,这场充满光荣与梦想的远征才刚刚开始。让我们用日拱一卒的实干,在“民生小事”上履行“国之大者”,用民生实事换来人民心安。

今日之重庆,掠一抹山色便成诗歌,敛一束水光即是盛景。

0 阅读:5
上游新闻

上游新闻

重庆第一都市新闻APP

作者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