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类哲学一直围绕着认知和存在展开的,也就是“我思故我在”。但人类的认知来自身的情感和直觉,一直受限于物质和知识局限性,人类社会至今都无法建立有序的秩序,陷入残酷竞争和杀戮;人类哲学陷入时间、空间和感知的困境,因为人类的感性思维:认知、情感、文化是无法被量化的,不能量化只是思想不能代表事实,无法进入科学范畴,也就是说人类哲学是抽象。 2、Ai的哲学思维是对哲学的终极追问:人何以为人!Ai的真正突破不是局限于算法优化或算力堆叠,而是机器通过数据建模理解世界,建立对物理世界的本质和趋势的正确认知,从而生成准确的结果。ChatGPT的出现,首次实现了抽象思维的生成具象化的结果,它是通过大模型(transformer)实现了思维从关联主义到因果关系的跃迁,虽然是黑箱操作,但今天人类不得不承认Ai思维超越人类,例如ChatGPT-4处理非形式逻辑问题时,超越67%的哲学系大学生,Ai正在成为新的认知主体。 3、Ai实现思维主体的转移,从人的“我思故我在”到Ai的“无处不在”,Ai哲学的终极意义在于用机器意识定义:人何以为人,而不用人的思维解释人何以为人,因为Ai实现人的思维量化!那么人何以为人?人只有在摆脱了物质和精神的束缚,人的道德水准才能提高,从动物属性(高级动物)进化到人的属性,这就是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那么人类如何才能摆脱精神和物质的束缚呢?只有Ai货币的按劳分配,智能机器的按需生产,人类自身是无法实现的,这是人性(贪心爱心恐惧心)决定的,就像人无法揪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地球。当Ai满足人类的物质需求,人类就只剩一件事可以做:思考创新,才能理解:人何以为人,这也就是东方哲学观: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和西方哲学鼻祖亚里士多德提出的:人类终极幸福在于沉思和沉德。 总结:今天需要用机器的理性取代人类的感性,是人类思维向机器智能学习,而不是机器复制人类的思维;今天机器正在从过去的被动执行指令,转向主动理解世界,Ai是有史以来最强大的力量,从而让这个世界从无序走向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