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一个叫马周的书生找袁天罡看相,一年前说他活不过一年,后又说他会位极人臣。
寻墨阁本人
2025-04-22 15:43:15
唐朝,一个叫马周的书生找袁天罡看相,一年前说他活不过一年,后又说他会位极人臣。
马周的童年,可以说是妥妥的“地狱模式”,父母双亡,举目无亲,在那个阶级固化的年代,他就是个标准的“小透明”,任人欺凌,但马周硬是凭着惊人的毅力,啃下了《诗经》、《春秋》这些硬核著作,可“知识改变命运”这句鸡汤,在现实面前,却显得有些苍白无力,贫穷、饥饿,像两座大山,压得马周喘不过气,他渴望改变,渴望出路,于是,他找到了当时的名人袁天罡,希望能从他那里得到指引。
谁知,这一趟,却等来了“活不过一年”的预言,这对于本就身处绝境的马周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但令人意外的是,马周并没有就此崩溃,他反而觉得,既然只剩下一年,那还不如及时行乐,把以前想做但不敢做的事都体验一遍,于是,他开始变卖家产,放飞自我,但这种“摆烂”并非真的放弃,而是一种另类的“蓄力”,因为他知道,即使生命只剩一年,也要活得精彩,活得有意义。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句话,在马周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为了读书,他不得不四处借书抄书,冬天抄书,手都冻僵了,肚子也饿得咕咕叫,只有一碗几乎没有米粒的冻粥勉强果腹,有一次,为了按时还书,他冒着严寒赶路,结果在路上昏倒了,即使这样,他醒来第一件事,还是把书包好,这种对知识的渴望和执着,让人动容。
马周的境遇在村里人看来,就是个“扶不起的阿斗”,但他并没有理会这些闲言碎语,而是继续默默地努力,继续寻找学习的机会,功夫不负有心人,他遇到了一个愿意帮助他的学堂先生,这位先生不仅让他在学堂里担任助教,还经常指导他学习,给他提供一些生活上的帮助。
在学堂的日子里,马周并不轻松,学生不听话,经常捣乱,但他还是尽力做好自己的工作,除了教学,他还帮先生整理书籍文稿,这让他有机会接触到更多书籍,进一步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常何,唐太宗的亲信,手握重权,但文笔不行,而这,恰恰是马周的强项,马周成为了常何的幕僚,为他代笔写奏章,这些奏章文采斐然,深得唐太宗的赏识,常何是个正直的人,他向太宗坦白了奏章的真正作者,太宗早就听闻马周的大名,于是立刻召见了他,让他入宫为官。
在宫里,马周如鱼得水,他提出的建议和奏章,都直击要害,深得太宗的欢心,他劝太宗要勤俭节约,不要像隋炀帝那样奢侈浪费;他还提醒太宗要警惕太子的叛乱倾向,这些建议都切中了太宗的痛点,让他对马周刮目相看。
马周的仕途一路高歌猛进,从监察御史做起,最终登上了宰相的高位,很多人一辈子都达不到的高度,他只用了一年就实现了。
在学堂的经历,也为马周的仕途铺平了道路,他的才华和学识逐渐传开,最终传到了唐太宗的耳朵里,太宗惜才,派人四次催促马周上任,可见对他的重视程度。
再次见到袁天罡时,马周已经不是当初那个落魄的书生了,袁天罡对马周的转变感到不可思议,他感叹马周不仅没死,还将成为位极人臣的大人物,马周的经历,让袁天罡也意识到,命运并非一成不变。
马周的成功,并非完全依靠运气,而是他自身努力的结果,他抓住了每一个机会,充分展现了自己的才华和能力,他用行动证明了,“活不过一年”的预言,不过是一句空话。
0
阅读: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