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明朝那些事儿》把孙承宗写成了明末第一战略家,说一直到明朝灭亡,宁锦防线都没有被

《明朝那些事儿》把孙承宗写成了明末第一战略家,说一直到明朝灭亡,宁锦防线都没有被完全攻克。 确实,直到明朝灭亡,宁远、锦州这两座城都还在,只不过清军并未经过多么残酷的攻城战便把宁锦防线拿下了。 清军的战略是:围点打援,不断消耗明朝的有生力量。从孙承宗、袁崇焕,到洪承畴,全都被耗死在了宁锦防线中。 在没有与清军打野战能力的情况下,孙承宗和袁崇焕的消极防守策略便无法解决一个问题:清军长期围城怎么办? 毛文龙死前,这个问题还有解决办法,因为东江兵可以袭击清军大后方。而当袁崇焕杀了毛文龙之后,这个问题成了无解。 明朝存亡的关键并不在于宁远和锦州有没有守住,而在于北京有没有守住。当清军没有了后顾之忧,可以随时通过长城防线,杀入华北平原之后,宁锦防线已经彻底失去意义。 宁锦防线对明朝来说,就是一个花钱的无底洞和一个死人的无底洞,怎么填也填不满。 为了保卫宁远和锦州,每年花费五六百万两银子,激起无数民变,最后却让明朝军队的有生力量全部葬送于此。 在清军已经连续多次越过长城防线打到京城的情况下,明朝决策者竟然还死守着锦州不放,把重兵囤积到锦州这样孤立而又遥远的城池上,然后又以倾国之力前去救援,何其愚蠢?! 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简单,那些在科举考试中胜出、经过层层选拔、在激烈的政治斗争中步步高升、最终进入帝国决策层的文官精英们绝不可能愚蠢到这种程度。 他们主要应该不是愚蠢,而是贪婪。他们都很聪明,只不过把聪明用错了地方。 宁锦防线成了一条利益输送线,把明朝的大部分白银收入输送进贪官大佬们的口袋。大部分军饷还没有离开京城就被截留了。无数老百姓耗尽自己的全部收入和财产,去供养好几万仅仅存在于纸面上的“军队”。 这便是为什么腐败的官僚集团不惜把整个国家送进绝境也要维持宁锦防线的存在。

评论列表

小白
小白 3
2025-04-24 23:45
宁锦这样天然形成的狭窄走廊守不住,那平原地带的山海关能守住?没有宁锦的牵制,后金每次的入关必然封疆裂土,而不是退回苦寒关外,你的说法就是守江不守淮,外行的一塌糊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