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偷摸摸出口稀土的幕后主使是谁? 最近稀土走私事件频发!南宁海关截获伪装成“焊锡膏”的600公斤稀土,浙江湖州稀土厂遭“家贼”凌晨盗窃。明明国家已将稀土走私定为危害国家安全罪,500万案值可判无期,咋还有人敢冒险? 这稀土走私这么猖獗,背后肯定有不少猫腻。先说说这稀土,它可太重要了,在高科技领域那就是“香饽饽”,从手机、电脑这些日常电子设备,到导弹、卫星这些国防重器,都离不开它。就因为用处大,价格也不低,所以那些不法分子就眼红了,想靠着走私稀土大赚一笔。 你看南宁海关截获的那600公斤伪装成“焊锡膏”的稀土,走私分子也是费尽心机。为啥要伪装呢?肯定是想浑水摸鱼,骗过海关检查,把稀土偷运出国。这就说明,他们心里也清楚走私稀土是违法的,是损害国家利益的事儿,但还是被金钱蒙蔽了双眼。 再聊聊浙江湖州稀土厂遭“家贼”盗窃这事儿,这更让人来气。自家厂子的人监守自盗,对厂子的情况那是了如指掌,想偷运稀土出去太容易了。这也反映出一些稀土厂在管理上可能存在漏洞,对内部人员的监管不够严格,让这些“家贼”有了可乘之机。 背后的主使大概率是那些贪图巨额利润的不法商人,他们和境外势力勾结,形成一条完整的走私链条。境外势力对稀土的需求很大,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他们的高科技产业离不开稀土,所以就不惜花大价钱从走私分子手里购买。而那些不法商人呢,为了钱啥都敢干,根本不顾国家法律和利益。 另外,稀土走私屡禁不止,也和打击力度不够有一定关系。虽说国家已经把稀土走私定为危害国家安全罪,500万案值可判无期,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对走私行为的发现不够及时,很多走私都是在海关偶然检查中才被发现;对走私团伙的打击不够彻底,有时候只是抓到一些小鱼小虾,背后的大鱼还逍遥法外。 还有就是,稀土的监管难度较大。稀土产品种类多,有些外观上和普通材料很相似,海关查验起来有困难。而且走私分子手段层出不穷,除了伪装,还会通过虚报价格、瞒报数量等方式逃避监管。 为了遏制稀土走私,国家还得加大打击力度,加强监管。一方面,要提高海关等执法部门的查验技术,利用高科技手段,像先进的检测设备、大数据分析等,快速准确地识别走私稀土;另一方面,要加强对稀土生产、加工、运输、出口等各个环节的监管,建立完善的监管体系,让走私分子无缝可钻。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