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美院运动会上,一位听障女孩因为长得太漂亮被质疑整容。面对网络上的声音,大二学生宸玥大方回应:
听障的原因是小时候因为发烧导致意外。
二十年来一直正常生活,家人朋友老师都给予关爱和鼓励,让她始终有勇气面对一切。
至于整容的质疑,她也大方承认:有微调。
谁都无权对他人的生活指指点点,所谓的“怜悯”更无必要。
宸玥的听力障碍,并没有阻碍她成为同学口中“热心、善良”的人,
并没有影响到她“始终有勇气面对一切”的生活态度。
通过社交平台展示自己的生活,也是所有人的权利。害怕女孩因为巨大的流量而不知所措的担心,实在是一种无缘由的所谓“怜悯”。
对于泼天的流量,她看得很清:一开始开心又手足无措。但深知“流量迟早会褪去,我要做的就是继续安心读书,安静做好自己。”
整了说你假,不整嫌你丑,这种双标何时又能停?
追求美是所有人的权利,是一种人生态度,是热爱生活的表现。当键盘侠们拿着放大镜检查女孩的五官时,他们似乎忘了美本该千姿百态。有人天生丽质当然好,有人通过医美让自己更自信又有何不可?
有人爱素面朝天,有人喜欢涂口红提气色,这本该是个人自由。可一到女性身上,这种选择权为何变成了“原罪”?
说到底,对他人容貌的指指点点,暴露的是评判者的自卑与狭隘。真正的美从来不止于五官,更在于如何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如同宸玥的回应:残疾不是剧本,AI脸也不是焦点,比起这些更酷的讨论是:“今天你能从我的视频带走了一点什么?”
毕竟,能定义一个人是否美丽的,从来不该是别人的眼光,而是她眼里闪烁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