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剧《盛世红妆》五月首演:以“青春戏曲”之笔,绘盛世大唐风华

钱江晚报 2025-04-24 10:54:59

潮新闻客户端记者郭楠

2025年5月17-18日,由浙江京昆艺术中心出品,北京大学党委宣传部、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联合出品的昆剧《盛世红妆》即将在杭州蝴蝶剧场揭开帷幕。

昆曲《盛世红妆》海报

昆剧《盛世红妆》特邀著名昆剧表演艺术家汪世瑜担任艺术总监,北京京剧院一级导演李卓群担任编剧、导演,青年编剧孙钰熙担任联合编剧。该剧现已入选2024年浙江文化艺术发展基金资助项目,并纳入“无域·北大中华文脉传承计划”。

“青春戏曲”破题:传统昆曲的焕新蝶变

2025年2月,在‌全省艺术创作工作会议‌上,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陈广胜首次提出探索“青春戏曲”。

他指出,探索“青春戏曲”是推动传统戏曲守正创新的重要方向,这不是简单地向年轻人靠拢,而是要找到守正创新的平衡点,找到“青春戏曲”的调性,让戏曲既葆有“老底子”的筋骨,又焕发“新腔调”的生机。勇敢迈出创新的第一步,可以从舞台形式、妆容、配乐、节奏等方面找到传统戏曲守正创新的平衡点。

2月14日,浙江京昆艺术中心在杭州举行昆剧《盛世红妆》建组会,本剧以“守正创新”为内核,紧扣“青春戏曲”创作理念,启用第六代传承人“代字辈”青年演员,通过艺术形式创新与青年力量注入,为非遗昆曲注入时代活力,致力打造新时代戏曲传承的“浙江新样本”。

昆曲《盛世红妆》剧照

叙事迭新:历史视角与当代价值的对话

昆剧《盛世红妆》以2013年出土的太平公主为上官婉儿镌刻的墓志铭“千年万岁,椒花颂声”作引,设计双女主视角讲述唐朝武则天时期的风云传奇。全剧横跨三朝三十五年,探讨了权力、亲情、友情在李世勇流中的脆弱与坚韧。

昆曲《盛世红妆》剧照

本剧从武则天到太平公主、上官婉儿、韦香儿,再到安乐公主,刻画了三代女性角色,剧情围绕“镇国公主”太平与“巾帼宰相”婉儿展开,讲述她们自少女时相识后相互扶持、共同成长、彼此成就的故事。

在创作过程中,导演李卓群特别注意用历史的和辩证的视角去讲述“盛世”,用人性的和今人的视角去呈现“红妆”,正是这两者相辅相成,才能共同承载起那段历史应有的深度与厚重。

联合编剧孙钰熙表示:“正是历史的厚重、背景的复杂,才更加深了‘婉平’这份难能可贵的感情的光亮。正是这份跨越历史的光亮让我们看到一种人性的希望。我们始终要相信‘光’。”这种“古典题材、现代表达”的创作思路,正是“青春戏曲”倡导的“传统IP年轻化”路径。

孙钰熙与编剧/导演李卓群

节奏焕新:程式与轻快并存

在整体呈现上,导演李卓群大胆调整传统昆曲的叙事节奏,在保留程式化表演的同时,删减冗长铺垫,强化戏剧冲突的紧凑性。比如,在排演一场打马球的戏时,她并没有直接沿用传统戏曲里的“二龙出水”或是“趟马”表演形式,而是深入挖掘历史资料,巧妙融入现代艺术元素,在现有程式上进行合理的创新。

“我们搜集了大量壁画中关于唐朝马球、踢球、骑马等造型形态的资料,也看了很多奥运会或者皇室的现代马术训练。在这场戏里,你会看到以传统戏曲表演程式为基础,综合各种艺术元素的独特的马球表演,这些都是在充分钻研基础上尝试的创新。”

昆曲《盛世红妆》剧

而对于历史细节,导演也有自己的思考:史料可能是死的,但历史是发展的。一旦把握了“大历史观”的基调后,我们再做一些生活化、切片化的虚构,就能够更有依据了。

李卓群在现场指导排练

此外,为了让演员呈现出角色的多样与立体性,导演要求每个演员都能成为“六边形战士”:不仅要精通戏曲之内的表演程式,能够借鉴其他行当的表演技巧,还要跳出戏曲框架,参考影视剧和话剧中更加生活化的表演方式。

例如,饰演上官婉儿的方莛玉就需要借鉴官生的表演,饰演武则天的钱华仪要融入老生和老旦的步伐表情。在保留戏曲程式的同时,希望能够用今天观众更容易接受的角度去诠释这些人物。

妆造革新:唐风古韵的青春表达

在视觉上,昆剧《盛世红妆》的服装造型设计以敦煌壁画与唐代宫廷绘画为灵感蓝本,提炼出“唯美、秀美、精美”三重设计哲学,重现了唐代的美学特征,更是在现代昆剧的舞台上,以一种创新的方式,将古代的精致与现代的审美完美融合,力求在唐代美学与昆曲文化中,找寻更符合年轻人的审美平衡。

设计师蓝玲表示:“《盛世红妆》的造型,是对唐代美学的一种现代诠释,是对传统与现代交融之美的一次大胆探索,它让历史与现实在舞台上交织,为观众带来了一场视觉与情感的盛宴。我们追求的不是复刻,而是让唐代美学‘活’在当代舞台上——既要有历史的筋骨,也要有青春的呼吸。”

昆曲《盛世红妆》剧照

青春力量:以现代端口接通历史脉络

昆剧《盛世红妆》是浙江京昆艺术中心(昆剧团)为第六代传承人“代”字辈青年演员精心打造的新编大戏。

浙昆“代”字辈青年演员集体亮相,“万”字辈中坚力量为其保驾护航,剧团前后辈演员“传帮带”的托举与成就,成为《盛世红妆》践行“青春戏曲”的另一亮点。

这批00后的“代”字辈传承人青春靓丽,经过剧团多年用心培养、前辈的五四引领与舞台经验的历练打磨,以青春气息和专业功底为剧目注入了鲜活生命力。青年演员是传统戏曲焕新的核心动能。

剧中“双女主”从少女天真到权谋沉浮的成长线,恰与青年一代追求自我价值、突破命运桎梏的精神共鸣,实现了“戏曲青春”所倡导的“供给侧时尚化”与“需求侧青众化”的双向奔赴。

昆曲《盛世红妆》剧照

昆曲《盛世红妆》剧照

但是,《盛世红妆》的定位不是成为“经典”,而是成为“端口”。浙江京昆艺术中心(昆剧团)对于参与新编大戏的青年演员也提出更高的要求,每人每年都必须学习至少一折昆剧经典传统戏。

对于《盛世红妆》剧组来说,青年主创和运营的任务是努力把青年演员推向市场、推向当下,被更多观众看见。而青年演员则要通过大戏舞台,让更多观众透过他们发现传统昆剧的魅力,也让人们看到剧团老艺术家的传承付出,了解昆曲剧种的发展历史,感受文化与艺术真正的价值。

政产学研联动:打造戏曲青春生态圈

今年年初,浙江京昆艺术中心与北京大学党委宣传部、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正式达成合作,北京大学党委宣传部、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将作为昆剧《盛世红妆》的联合出品方,共同推动昆曲文化在大学校园和青年群体中的传播和影响,昆剧《盛世红妆》也已正式纳入“无域·北大中华文脉传承计划”。此次与北京大学合作,将聚焦昆曲艺术的深度挖掘与当代传承,通过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推动这门古老艺术焕发新生,使兰韵幽香穿越时空飘向更远方。

作为“无域·北大中华文脉传承计划”重点项目,昆剧《盛世红妆》在杭州完成首演后将于今年6月走进北京大学,开展演出、学术研讨、青年工作坊等一系列活动。浙江京昆艺术中心与北京大学的深度合作,旨在构建“创作—演出—传播—教育”一体化生态,培育年轻观众与从业者的双重土壤。

新时代需要新的文化力量。从《十五贯》“救活一个剧种”的传奇,到《盛世红妆》“激活一代观众”的探索,浙江京昆艺术中心(昆剧团)始终立于传承昆曲经典与焕活昆曲新生的潮头。2025年,浙江以“青春戏曲”为号角,推动传统剧种的焕新蝶变。如今,浙昆00后的“代字辈”传承人青春正好,他们将在《盛世红妆》中展现昆曲艺术的魅力。期待《盛世红妆》的诞生,能够让更多人尤其是青年观众感受到昆曲文化的魅力,成为一次传统艺术与时代脉搏同频共振的宣言——戏曲的青春,正在盛世中华绽放。

昆曲《盛世红妆》剧照

昆剧《盛世红妆》

出品单位:浙江京昆艺术中心

联合出品:北京大学党委宣传部、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

演出单位:浙江京昆艺术中心(昆剧团)

出品人/总监制:顾炯

联合出品人:向勇、罗玲

总策划/演出总监:张灵

策划:赵东海、庞洁、赵梦秋

统筹:宋婧、高雪军

[主创阵容]

艺术总监:汪世瑜

编剧/导演:李卓群

联合编剧:孙钰熙

唱腔设计:周雪华

作曲:谢振强

舞美设计:任思远

灯光设计:祝世明、胡英琦

服装造型设计:蓝玲、张颖

副导演:张旭冉、索明芳

舞蹈编导:蒲宇

音乐设计团队:马洪波、韩光、黄芯

道具设计:周泽伟

打击乐设计:霍瑞涛

导演助理:黄翌

[演员表]

太平公主-倪润志(“代”字辈青年演员)

上官婉儿-方莛玉(“代”字辈青年演员)

武则天-钱华仪(“代”字辈青年演员)

韦香儿-王文惠(“代”字辈青年演员)

李隆基-王恒涛(“代”字辈青年演员)

李贤-罗轩(“代”字辈青年演员)

李显-曾杰(二级演员)

唐高宗-鲍晨(一级演员)

薛绍-席秉琪(“代”字辈青年演员)

安乐公主-施洋(“代”字辈青年演员)

白必安-杜鸿泽(“代”字辈青年演员)

黑无赦-王翼骅(“代”字辈青年演员)

指挥:张啸天

司鼓:霍瑞涛

司笛:马飞云

(图片由浙江京昆艺术中心提供)

0 阅读:4
钱江晚报

钱江晚报

钱江晚报官方账号